纵然没有曹仓的配合,杨知月仍旧顺利接手边军。
说实话,边军的处境并不好。
在被胡乱的高层祸害一遭,又被河间王搞了一通,最后还被匈奴打得落花流水。
他们都不能说缺衣少食,是压根没有粮食。
秋日还好,山林中还有野味可以填饱肚子;冬日一到,白雪皑皑的大地上寻不到食物,低温更会直接杀死众人。
忽然冒出来一位愿意提供粮食和住处的好心人,谁还管那么多有的没的,确定这人是汉人就行。
更别提皇帝的圣旨早已通过各种方式传遍西境。
所以,哪怕没有虎符,人们潜意识也觉得镇国公主带领边军是正常行为。
当然,也会有些早早跟曹仓通过气的蠢货。
杨知月对他们便狠了许多。
拉到一旁摆事实、讲道理,如果死不悔改,直接跟曹仓等人般改头换面送去建筑队。
她实在没心情继续搞什么说服,或跟之前般用各种方式折服对方。
世上人才那么多,没有谁是必需品。
与其在蠢货身上花费时间,不如想想该如何绕过一城头的汉人攻城。
对于她不耐烦的作态,幕僚纷纷表示理解。
王慈:“不长眼睛的玩意,还敢代边军做决定?盛家真不会用人。”
秦宗:“边军虽有勇士,却也不乏此等依仗经历说话之人。这或许是一个势力发展必要承担的顽疾。”
话很好听,内涵很难听,但杨知月喜欢。
时光匆匆流逝,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冬至,杨知月如约在鹤山府举行了行傩。
原打算在行傩后如在武川般举办宴会,邀请各地郡守和县令参与,秦宗摁下这件事情。
“这是常态,可西境不稳,您急着召见各地县令说好听是挂心政事,说不好听些是操之过急。”他说,“旁的倒也不怕,只是皇帝对您已有戒心,不易在此时大张旗鼓,不如将此事往后退,等您平定动乱再召开也不迟。”
“到了哪个时候,皇帝也要掂量掂量才能下手。”
杨知月很听劝,答应了这件事情。
冬至便以一种很隆重却略显草率的方式渡过,紧接着便是元日。
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是阖家团圆的时刻。
比起之前四五年的动荡不堪,今年仍有动乱,却更有平定之举,再加上杨知月上台后颁布的各种利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