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听便非常不对劲,文武百官内心咯噔一下。
人们眼观鼻鼻观心,谁也没敢立刻接话,只是用余光去瞥站在最前方、不动声色的两座大佛。
王敦:“……”
看他没用,他儿子成了鹤山知府,这场战事中他们王家得了大大的好处,换成是谁谁都要沉默。
这个时候,他不免为自己的英明决断而开怀。
果然抛弃淮南王那个扑街仔是个好事,否则……
就算那货死也只敢窝里横,朝匈奴人下冷刀子……他们可没有那种本事。
文臣最为斤斤计较,你有本事、能带来利益,自然有人愿意替你打圆场,你若是没有本事、且没有和其它势力达成一致…(这一点非常重要),那就算是大罗神仙来了都救不了。
皇帝的指望在王敦身上算是落空,那就更不能指望杨仆。
那可是他的亲生女儿!
别提什么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没见盛家那位都成了赘婿,杨氏不从中收取巨额利益已然不易,现在背刺女儿……
脑子就算被驴踢了,都不会想到如此离谱的办法。
朝堂的沉默仿佛刀子扎在皇帝心头。
他举头四顾,竟无一人相助,唯一的贴心人许宫还不能光明正大的上朝,只能在后宫等待消息。
捷报躺在价值千金的桌案上,等待皇帝的赏赐。
赏还是不赏?
赏一个露出赤裸獠牙的不臣之徒?不赏……如此大胜、如此的大捷,他如果不做出表示,岂能对得起西境兵卒?!
风雨飘扬之际,他再也当不得以前任何的君王,做事也免不得要瞻前顾后、畏手畏脚。
可让他就此承认杨知月,他也非常不甘心!
见皇帝长时间的不发言,百官对他的想法有了谱。
沉默如瘟疫般蔓延。
这场胜仗来得好,却也来得不好。
已经从单纯的收复失地变成了双方的拉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