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溜进屋的王定更是臊得抬不起头,他对不起夫人的赞美,更对不起夫人的掌声……
杨知月对众人的心理是心知肚明,可那又如何?
论迹不论心,只要人来了,她便全当做有一份上进之心。
“……学到老活到老,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正如知识一般。希望所有人都学有所得,并在往后的岁月中普遍使用。”
杨知月大大方方地给了众人美好的寄语。
之后周悦竹和冯萋萋轮流上场,两人的发言都相当简洁。
周悦竹:“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
冯萋萋:“自救者天救,自助者天助,自弃者天弃,永远不要自我放弃。”
周悦竹负责教导众人识字,方法是当下最传统的“反切法”——
“反切法”就是用两个汉字,把它们的读音一刀切成两半,前一个字取声母,后一个字取韵母和音调,然后再把它们的读音拼在一起,就组成了另一个字的读音。
这是自孙炎(三国时期的著名学者)的《尔雅音义》后延续近千年的汉字注音方法。
历朝历代编撰的工具书和字典,如隋朝的《切韵》,唐朝的《唐韵》,北宋的《广韵》,明朝的《字汇》,清朝的《康熙字典》《说文解字注》,都采用了“反切法”给汉字注音。
反切法的学习者只需了解汉字有多少个声母和韵母(加音调),就可以完全拼出所有汉字。
同时,它有具有缺点:面对读音比较复杂的汉字,这一刀该切在什么位置,无法明确规定,有时候一刀能切除好几个字,如并徒干切,既能切出“坛”字,又能切出“湍”字。
杨知月也知道,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最好的办法,但是它不适合当下。
第一,汉语拼音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后的产物。
请问,她要如何在古代搞一个中西文化碰撞的产物,脑洞再大也要遵守基本法则呀!
第二,使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给汉字进行注音,确实让注音后的汉字通俗易懂,对汉语和汉文化的对外传播都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可如今这年月,汉语才是国际通用语言,拉丁字母不知道在哪里窝着,它的传播面还比不上阿拉伯数字。
要是忽然搞出这么一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拼音方案,先别说百姓们会如何想,便是周悦竹那关便过不去。
杨知月可不是“不撞南墙不回头”那路人,按老祖宗的方法学习也没有太大问题。
毕竟在没有汉语拼音的时代,反切法可是足足流传了一千五百年。
你祖宗还是你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