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无用的琉璃

陈书自然不可能通过几颗焦煤便发现焦炭的存在,他只是意识到在烧窑时加入焦煤可以大大提高温度。

当高温出现后,玻璃与他便只隔了一层薄薄的纱窗。

这层纱窗薄到陈书只需按照配方试几下便足以让玻璃面世。

当玻璃汁冷却成大块平板玻璃的时候,众人差点以为他将大量的纯银送入熔炉。

“这、这、这……”周悦竹难得磕巴,“这真是琉璃?”

古代多称玻璃为“琉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琉璃现世。

当时碍于技术原因,琉璃具有杂色,美得又过于锋利不如白玉讨喜,不符合春秋时代人的审美观,遂不被世人推崇。

这片土地上的人是实用主义者,当一个事物不被推崇又没有市场时,很少有工匠会研究。

所以,春秋时出现的琉璃到了此时代便成了洋玩意。

周悦竹看着它接近空气的透明度,抚摸那平整到极点的表面,绞尽脑汁地选了一个形容词,“它可真奇怪。”

时人讲究朦胧之美,凡事不能看得太清说得太明,糊涂方是上道。

这正与玻璃特性反道而驰。

听到他的评论,得意洋洋的陈书转头狠狠瞪眼他:

“你会不会说话啊?这可是琉璃哎琉璃!”

“佛教七宝听说过吗?”他双手叉腰,无比骄傲:“凭着这块东西,我能被蒙古亲王奉为座上宾,要是放在前朝,我能靠这玩意当个大官!”

佛教七宝又名佛教七珍,按鸠摩罗什译的《阿弥陀经》所说七宝为金、银、琉璃、砗渠、砗磲、赤珠、码瑙。

相传琉璃可以洁净心身,人石通灵,保护主人。

周悦竹:“……”

“第一,前朝亡了八百年了,你打算去地府当大官?”

“第二,你现在要去投靠蒙古亲王?”

说话间,他的目光落在“只要陈书敢点头,便敢拔刀砍人“的王定身上。

陈书顺着他的目光瞧去,同样看见跃跃欲试的王定。

他猛然打个寒颤,连声否认:“你别胡说!我没这种心思,你少诬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