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陛下心胸宽广,不以为意,却也难阻某些人在隐蔽处表忠诚、颂万岁,宫廷内的角逐比之他处更为激烈百倍。
冲虚于殿堂之上顿觉局促,坐在金色御座上进退维谷,起身行礼显得多余,悠然抚须又显得不够庄重。
然而,庆明帝并未理睬群臣,几步疾行,竟自玉石台阶走下,主动向冲虚致意:“曾皇叔祖不用多礼,朕久闻您盛名,您乃皇室中难得一见的修行奇才。”
天昌道宫当前引领道门,更有上仙祖师坐镇,冲虚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昔日庆明帝登基之时,道门旗帜鲜明地表示支持,因此对冲虚尤为亲厚。
冲虚闻言,面上微泛红晕,自己在皇族中的声誉实则不佳。
“陛下过誉了,老臣微末成就,皆因朝廷鼎力支持。”
两位权谋高手互相客套了两句,庆明帝这才重返龙椅,与百官对坐。
“众卿平身!”
随后,议及朝中诸多杂务,多数效仿大桂之变,惹来不少纷扰。
大尧国人口数以亿计,十六州每日待决之事纷繁复杂,从边疆叛乱到寻常死刑的批准,无所不包。
庆明帝不及陆子刑那般分身有术,只能一件件亲自裁断,直至日上三竿,才将一切打理妥当。
“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吴公公的话音刚落,百官正欲俯身告退。
冲虚从金光闪闪的金椅上站起,朗声道:“陛下,微臣有要事启奏!”
庆明帝对此并不感到意外,熟知冲虚素来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性格,今日造访明政殿,必然是有所求于朝廷。
“皇叔祖但说无妨。”
冲虚正色言道:“陛下,臣恳请大尧派遣文武贤能,援助大齐的建国大业。”
“大齐?”庆明帝心中升起疑惑,目光转向一旁的吴公公。
吴公公身为内务司之首,负责为皇帝监听四方动向,当即答道:“回陛下,老奴愚钝,未知这大齐所指何方。”
群臣亦是一片茫然,交头接耳,纷纷询问大齐究竟是何处。
冲虚详述道:“陛下,大齐处于筹备阶段,尚未正式立国。眼下,大齐已控制了鹿林渊的周边地带,并逐步向青州内陆扩展,人口已逾数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