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巍然面容沉稳,早料到郝教谕此行的目的,无非是充当说客。
“殿下对我有知遇之恩,正当此紧要关头,我又怎能……”
郝教谕摆了摆手,缓缓道出内情:“巍然兄有所不知,支持吴泾的不仅限于学宫,更有诸多世家大族、佛门道派乃至各路宗门。”
他语重心长地说:“无数人渴望借此时机,成就一番从龙之功。吴泾登基为帝,已成板上钉钉之事。巍然兄又何必逆流而行,自讨苦吃呢?”
“学宫、佛道宗门……”
赵巍然喃喃低语,似是在权衡利弊,最终一咬牙,“程兄厚意,赵某岂敢不领!既然殿下缺少那份王者之气,为保全家小免受灾祸,我唯有前往,为殿下求情。”
言毕,两人身形一展,化作两道遁光,直奔皇宫而去。
吴阳焦虑地等待着赵先生归来,久候不至之下,连忙差人前去询问,这才知道他的得力助手正为了稳固局势,驻守在皇宫深处。
这一幕,在燕京的每个角落悄然上演。
燕京的精英学者大多源自四大学宫,彼此间师兄弟相称,有了褚文翰力挺吴泾作为先例,说服其他人自然水到渠成。
以沙家为首的名门望族,以及索齐为轴心的宗门势力,在目睹吴泾突破皇城防线后,无需召唤,纷纷自发派遣高手助阵。
此刻的支援,无异于寒冬中的温暖篝火。
佛教与道教虽然未明确表态拥护谁登基称帝,但秉神司却占据了皇宫西侧的几片街区,宣称其中潜藏邪魔,禁止一切人等通行,隐隐划出了立场。
曾经,各方势力对吴泾嗤之以鼻,视他为一个心智迷失的军阀。
谁也没料到,吴泾竟能赢得书院、世家、佛道宗门的广泛支持!
登时,各种势力偃旗息鼓,眼神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暗地里却忙于结盟连横,图谋与吴泾一较高下。
帝王之位,岂是轻易可得,不经历一番血雨腥风?
即便吴泾声威日隆,仍有人甘愿赴汤蹈火,哪怕希望渺茫,也要奋力一搏。
此刻,吴泾的亲眷着手散布消息,核心策略是争取广大平民百姓的支持,认可这位新皇的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