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象着届时众人目睹神明伟力,必定纷纷前来恭维自己,不禁暗自窃喜,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笑声也随之溢出。
沙锦强抑嘴角的笑意,心中暗自发誓,务必要紧随汪雄,届时用术法神通记录下他封仙的壮观景象。
这无疑是一段可供回味万年的珍贵影像。
宴会匆匆落幕,未能尽兴之处,犹如残卷未竟,余韵尚存。
吴泾逐一送别宾客,转身步入前衙,沉思须臾,遂召来一群心腹侍卫。
“尔等皆乃本官之肱股,如今京师波云诡谲,尔等可愿共赴一场富贵之局?”
“但听将军差遣!”
众侍卫异口同声,毫不犹豫。
他们出身底层府兵,自青丘沙场崭露头角,与吴泾共历生死,忠诚如铁。
吴泾自怀中取出一叠厚重书信,每人分得十余封,信封上赫然标记着各式各样的姓名与尊称。
其中有久疏朝政的老王爷,有仕途坎坷的文士,有告老还乡的官员……
称谓五花八门,或为祖辈尊长,或为远房亲戚,或为挚友手足,不胜枚举。
“尔等需将这些书信,亲自送达各家府邸。”
吴泾郑重叮咛,“既要确保面呈主人,又不可引人注目,掀起波澜。”
“将军宽心,我等自会寻觅妥善借口,悄然递送。”
他们之所以能成为贴身侍卫,不仅因武艺超群,更因其机敏过人。
巡城营本就负有巡查坊市之责,借追捕逃犯、查究妖邪藏匿等缘由,即可不动声色地完成使命。
吴泾微微点头,心中明白信中所言并非鼓动起事。
这些人虽看似职位不小,实则并无实权,断不敢以家族安危为赌注,妄图博取从龙之功。
信中仅要求他们在关键时刻静观其变,待吴泾攻克皇宫之际,他们便可利用自身影响力,或公开声援,或私底下串联。
以各自的声望和人脉拉拢燕京百姓,开辟除武力对抗之外的第二战场。
吴泾曾于沧霞郡安抚黎民,于南宁荡平邪教,于世家纷争中平分田亩,与域外人族并肩击破妖城,深知平民之力,足以改天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