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看向侍卫,紧张地问:“他是否已喝下毒酒?”
侍卫摇头,忐忑道:“末将拿不定主意,只怕若杀了他,反惹晏适恼火,又听说晏适同夏君关系非同寻常,他的意愿几乎就代表了夏君的意愿,所以不敢贸然动手,故而留了他的性命,回来请示王上您的意思。”
话到后面,侍卫已然看向北夷王。
北夷王被愤怒气昏了头,吼道:“杀!不杀,不足以平我心头之恨!”
侍卫接了令,正打算重新回去执行自己的任务时,一名臣子突然走出,匍匐跪倒在地,大呼:
“不可啊,王上!”
“且不说左将军勾结夏人一案,尚疑点重重、真相未明,就说古往今来,两国之间联姻者比比皆是,更何况左将军本就是在夏隐居,两家结成秦晋之好时,晏适尚是穷酸秀才一个,仅凭这一点,说明不了什么。”
“咱既已经决定向夏求和,王上,您就万不能冲动啊!您若是一怒之下把左将军给宰了,到时晏适找咱们要人,咱们交不出,只怕又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古往今来,战败者,向来是没有话语权的。
“您心中有恨,只管剥去左长根的官职,贬他为庶民,实在不成,逐出境去,让他往后都不得再踏入咱北夷半步便是,万不可图一时之快而徒增不必要的麻烦!”
“王上,您三思!”
臣子话音落下,又有近半的臣子跪下,请求北夷王三思而后行。
这些人多是主和派的文臣,看待时局,比武将更加清楚。
太傅亦是个识时务的,他见此状,又见北夷王已面露犹豫,依照他对北夷王的了解,左长根的命又暂时保住了,他虽心有不甘,却不得不附和:
“王上,那您便把左长根贬为庶民,待两国和解后,将其逐出北夷吧。”
就连自己最倚重的老师都这么说了,北夷王别无他法,只好不情愿妥协,下令撤回对将军府的看守,并除去左长根的一切职务、收回将军府,将其贬为庶民,并其后人不得再参加文武举。
消息传回将军府,心里头一直绷了根弦的左长根终于松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