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里先是一片安静,接着就有人不乐意了:“咋还要走啊?咱们都走了好几十里地了,娃子们都快受不了啦!”
妇人们抱着襁褓里的孩子坐在车上,几岁的孩子都得跟着大人走路,毕竟不是家家都有车,有心疼娃的就让孩子坐手推车上,可家里娃多的坐不下,毕竟上面还要放被褥衣物,大点的就只能走路了,这一路走下来,小娃脚底都起血泡了。
老王头早年跟过大军当过民夫,后来伤了腿才回乡,对于战事的凶险自然是很清楚的。
正是因为他第一个响应了荆正海的提议,余下的几户人家才跟着走的,毕竟老王头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人,如果能避开这场战乱,他还会举家逃离吗?
此刻老王头正在黎明微亮大路上,目光坚毅的望着远方:“必须得走,不走就得死!”
“咱们如今还没走出曲县地界,还有五十里路才出青州地界,要是白莲军来得快,很快就能打到这边来的。”
人群又是一阵骚动,甚至有些人家都后悔跟着逃出来了,这没完没了的走下去,谁能受的了。
荆正海点头:“大家都坚持坚持吧,这要是不走就是个死,不管多累只要活着就好。”
没办法,大伙儿只好打起精神继续走,苏氏见几家孩子太小心里不忍,将几家小娃给弄上了车,荆梨无奈,这可是长途啊,上千里呢,你这就让人上车,回头有老人孩子求了过来,你帮不帮啊?别搞得回头自己都没位置了。
荆梨想了想找到老王头:“王大爷,您看这大道谁都知道走,官兵难民齐齐上路,虽然好走可人多眼杂,咱还有没有别的路可走?”
老王头先是一怔,这姑娘先前跟陈家闹翻了回娘家,回头又跟爷奶闹僵了,他本能的对这样的姑娘不喜欢,可荆梨说的也是个理,他们这些穷苦人家,哪里经得起难民和官兵的冲击。
后头的赵猎户也跟着过来,他和老王头上下岁,都是五十来岁的人,自然经历的也不少。
“阿梨说得有道理,王大哥,这连年的战乱,可不止咱们这边才有人出逃,保不准别的人家也已经上路了。”
“为着安全,咱们换条路走比较好,我知道一条路,是以前商人躲避官差走的路,知道的人不多,就是要翻山越岭的不太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