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看过药材,林轩久跟闻清谭都心中满意。
他们今年运气不错,没有什么天灾,药材长势良好,炮制后的品质也不会差。
朱磊还给林轩久看了账本,从哪里的药田里收割的药材堆积在哪里,产量是多少,哪天收割的,都记得清清楚楚。
真没看错朱有贵,他办事确实靠谱。
林轩久又去药山那边看了看。
做事的人照旧是要管午饭的,朱有贵按照她的安顿,做得都是有油水的好菜。
朱有贵的媳妇王春花面上笑意盈盈的,见到她忙不迭的交代起这些日子的伙食安排。
看着漫山遍野忙碌的乡邻,林轩久更加满意了。
只是见到朱有贵之后,发现他似乎有什么顾虑,欲言又止的。
林轩久问了,“朱大伯,你是不是遇到啥难事了?咱们可以放开了说说啊。”
朱有贵皱着眉头把遇到的事儿说了,“我发动大家伙儿进山收药,前几天还好,从昨儿开始,有几个人带头闹着要加工钱。”
林轩久诧异,“五文钱一天还嫌不够吗?”
乡下日子清苦,忙个一年下来,像是苞米、红薯这些粗粮,两三斤才能卖一文钱。
药材收割不是什么重苦力,十来岁出头的半大孩子就能胜任,有些家庭把才几岁的小孩也带上了,只要不特别过分的基本都算了全劳力。
这样忙上一天,一家几十文的收入,还管顿午饭,工钱真的不算低了。
朱有贵也气,“是啊!这群眼皮子浅的,活没咋干,倒是臭毛病一堆。
要不是阿九你顾念乡亲,愿意拉大家伙儿一把,就这工钱,外头多少个村儿的人都眼热呢。”
林轩久问,“都有谁?人多吗?”
“不少,五六户呢。”朱有贵头疼,“他们这儿一闹,不好好干活还要拿工钱,闹得其他人也有意见。”
林迁在旁边听了一耳朵,不屑的撇嘴,“那干啥还找他们做事啊?又不是没人了,咱们去别的村招人呗。”
朱有贵瞧着他没吱声。
林轩久摸了摸弟弟的脑袋,忽然笑了。
“阿姐你怎么笑的这么奇怪?我说错什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