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口子想着等闺女回来怎么还不得给家里报个喜,就算不打电话写封信也好啊。
结果呢,两人左等右等,等了这好几个月了,一个字的音信也没有。
可偏偏她每月还往家里寄五块钱。
两人活到这把年纪有什么看不透:闺女这是跟他们离心了,不定怎么埋怨她们呢。
实际上在苏晴心里原主爸妈连亲戚都不如,原主姑姑当初还又寄钱票又买衣服的关心过原主,她爸妈做什么了?
看着给了不少钱,可原主下乡时带的东西都没有备齐。她没出过远门没来过北方,不知道北方的冬天有多冷,原主父母也不知道吗?
她行李中就没有几件厚衣服也没有厚被子,要不是苏晴穿过来,原主那个冬天都不知道要怎么熬下去。
这时的苏母已经忘了自己之前做过什么,她心里只觉得都怪两个儿媳不好把女儿给欺负走了,忘了当初自己当初也是默许的。
甚至她还在心底抱怨女儿是个白眼狼:有出息了都没想着回报家里。
却没有想过那么小的一个女孩子背井离乡去千里之前能有多么的孤苦无依,更不会想到她的女儿已经消香玉陨了。
苏晴不是原主,她跟苏家人也没有什么血脉亲情。每月寄钱是替原主履行她的责任,她对苏家人本来就没什么感情,如果对方要的太多,她其实不介意断掉这门亲戚。
她承认自己有些冷血,可她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没有多余的精力放在应付那些家长里短的勾心斗角里。
苏晴的数学在这几个月的突击下已经进步了很多,临近高考,她又捡起了其他的科目。
虽然那些课本她基本上都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但多看几眼也能缓解一下心里的焦虑。
旁人都觉得她云淡风轻的样子,其实苏晴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她怕自己这只小蝴蝶会扇动不该扇动的翅膀。
直到高考这一天如约到来,苏晴总算重重的松了口气。
等真正坐到考场里之后,她的那些焦虑却是一扫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