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非报不可

看完苏晴的信,苏父苏母就觉得虽然信里各种情感流露,但其实通篇核心就俩字-哭穷。

好歹还有十块钱的亏款,两个当老人的也觉得很满足了。

但有人不乐意了。

苏晴的大嫂刘桂芳撇着嘴说:“小姑子可真能耐,竟然能不声不响的当上陶瓷上的工人。她有这本事怎么在家的时候没使?”

陈慧婷看到小女儿的信也心疼她小小年纪自己在外头打拼,闻言,一个眼刀就飞了过去:“她就算想使也得有地方啊,咱们周围好几个市你听说哪地有陶瓷厂吗?”

刘桂芳继续嘀咕:“那一个月才往家寄五块钱,也太少了……”

“少不少的轮的到你说话?”

陈慧婷把筷子往桌子上重重一甩:“她一个人在外头家里什么忙也帮不上,里里外外都得自己撑着,能挤出五块钱给家里来就不错了。你们一大家子好几口人吃家里住家里一个月不也才交五块钱?就这还经常拖着……”

苏父看了媳妇一眼,淡定的说:“你发那么大火干什么?老大家的意思不就是觉得他们给家里交的钱少了想多交点吗?以后你们兄弟俩每人每月往家交十块吧。你们妈说的对,你妹妹不吃家里不喝家里的都往回寄五块,你们每家四五口人只交五块是太少了!”

“爸,这也太不公平了吧……”小儿媳常玉秀也坐不住了,每月多交五块钱,一年就是六十块呢,她们两口子一年才挣多少钱?

苏建邦把手里的酒盅重重的往桌子上一放:“就这么说定了。”

刘桂芳还想再说,被丈夫苏卫民狠狠的拽了下胳膊:不长眼色的东西,没看老头子生气了吗?

苏建邦倒不是多心疼女儿,他只是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这会还是家里的挣钱主力呢,儿媳妇们就敢蹬鼻子上脸了,要是不把她们的火焰压下去,以后自己在这家里还有说话的份?

而且他这么做也能平息一下媳妇心里的火气,不然她一想起下乡的小闺女就会心疼的睡不着。一睡不好就会各种发脾气,首当其冲的还不是自己?

想到这,他忍不住加了一句:“你们四个加起来都不如小晴一个,白长这么大岁数了。以后有点眼色,少惹你们妈生气。”

陈慧婷听他提到小女儿心里更气了,她当初都打算好要把工作让给闺女自己退下来的。没想到俩儿媳私下里撺掇着闺女报了下乡。

那俩人不就是看中了她的工作,想着把闺女挤兑走了好接自己班吗?

想的美!

她宁愿自己上也绝对不便宜这俩白眼狼。

小晴多好的孩子啊,在家的时候不争不抢的,没少帮他们带孩子干家务,结果还被她们给挤兑走了。

自己再熬几个月就能退休了,等退了休她就去看闺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