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没有这一篇文章,就算是萧强不去和那个改革开放的带头人较劲,想要得到领导的赏识也殊不可能。谁会重用一个在关键时刻,掌握不住大势,不敢冲锋陷阵的属下?
年前党代会前夕的《改革开放是历史的抉择》,更是为路线之争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这些想必几位大佬都看的很清楚。官场上行走,想要让人看重你,首先你得有让人看重的本钱!
不要怕被领导使唤,领导用你冲锋陷阵,那是看得起你。就像是战争年代,打头阵的永远是部队首长最看重的心腹爱将。这样的人手握重兵,权势滔天,将来上位的机会也要远超同侪。
在改革开放最关键的时刻,萧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而且是合乎上意,符合时代潮流的声音。最主要的,是两次都是“有言在先”,而不是事后诸葛,这才是大佬们最为依仗的下属。
一个只会马后炮拍马屁的下属,很难得到领导的青睐。眼下华夏的掌舵者,每一个都是想要在这个大变革时代,留下自己印记的实干家,对于萧强这种人自是更为赏识。
所以,萧强此时上位也就水到渠成,没有一丝的滞涩,这也说明了萧强在管理层的印象中,普遍不错。萧强临行前特意给刘枫打过电话,倒也没有客气,俩人之间现在不需要那个了。
萧强更多的是通报一声,同时也和刘枫这个经济建设的能人,探讨一下闽州市未来的道路。作为华夏改革开放前沿,闽州市的发展不可谓不快,但是因为改革开放导致的混乱,也是有目共睹。
刘枫并不认为萧强应该挥舞改革开放的大旗,倡导经济先行,相反,作为书记,更应该掌好舵。别的不说,就是闽州市的社会治安和干部队伍建设,就应该是萧强这个书记应该重点考量的。
刘枫可是吃够了党政不分的苦头,他不希望自己的大舅哥也走上聂四虎那样的老路。各人自扫门前雪,有时候未必就是贬义,如果官场上的每一个人都把好自己那一摊,华夏想不腾飞也难!
怕就怕那种到处指手画脚的,偏偏还一知半解,这样的人才是官场中的害群之马。要是当初聂四虎没有耗费那五个亿资金,靖江区的发展速度会怎样?
别的不说,最起码基础设施建设绝对不会欠下那么多的帐,职业教育学校也许招收的学生会翻倍,世纪商城项目也不可能发生后来的债务危机。
刘枫知道,对于萧强来说,经济建设绝对是他的软肋,毕竟一直在部委任职,并没有地方执政的经历。因此上,刘枫给大舅哥的建议是:“抓大放小,管人观事!”
作为一个市委书记,像聂四虎那样去和政府争经济建设的权柄,绝对是愚蠢至极的行为。书记应该是总领全局的,应该是通过对人的掌控,对辖区施加更为有效的影响。
做事的最终还是人,执掌了一市的人事任免大权,也就成为了高高在上的领导。像聂四虎那样,学习当年的正德皇帝,给自己按上一堆的官职,没得成了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