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之上,一片娟秀而整洁的字迹,分明写着:
“君侯之推广官话,欲效始皇‘书同文,车同轨’之事,此千秋之利,不可不行也。
田地收成,乃民之大利也,以民之大利而进国之大利,正当其用也。”
虽然已经早就知道了答案,但当马谡看到邓艾纸上所写的答案时候,还是不由得为其心胸的大格局而震惊。
没办法,世人都知道始皇一统江山的伟大,但能知道“书同文、车同轨”的意义的人,却并不多。
要知道,之所以自始皇之后,但凡占领了一席之地的人无不想要一统天下的核心原因,并不在于始皇帝完成了这一统,证明了这一统的可能性。
很简单的道理,始皇帝之前,周天子也算是天下共主,但春秋战国期间,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更多的只是想要当个霸主,真正想要一统的君主却没几个;
无独有偶,在遥远的欧洲,他们也不是没有统一过。
可千年的历史里,真正一统的时间几乎屈指可数,大多数时候,都是四分五裂的形态,甚至即便是到了近现代,他们依旧是一盘散沙
这其中除了地理隔绝等客观的因素之外,文化与精神上的异同,或许才是更为关键的因素。
这就不得不提到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的伟大政策了:相同的文字保证了文化得以交流,统一的车轨则保证了文化传播的速度。
正是因为这两样相结合,才让南北、东西差异都极大的华夏文化得以大融合,最终形成了共同的文化与精神认同。
而文化与精神的认同,才是华夏千年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根本原因。
显然,对面的邓艾不仅仅看到了始皇帝的这份功绩,也更明白马谡接想要彻底同化交州百姓的目标。这也才有了邓艾的这番回答。
不由得,马谡也是再度向邓艾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很好。”马谡当即也是不吝夸赞道。
仅仅是这一个眼神和一句话语的肯定,便已经让邓艾脸红不已。
要知道,如今的他与其说是官员,倒不如说是吏员,按照大汉最新的九品一十八级划分,邓艾几乎就是最为低级的从八品的官吏而已。
而他对面坐着的,可是曾经的首辅、大将军,如今的安南侯,当之无愧的正一品大员啊!
就像是一个乡长,猛然被总理接见了,还被总理狠狠地夸赞了一番,换你,你也麻啊。
在见识到了邓艾的能力与胸襟之后,马谡的心中也是有了底了,当即也是继续问道:“我这里有一个任务,不知道你敢不敢接?”
闻言,邓艾当然明白,属于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几乎脱口而出就要应承下来。
只是话到嘴边却又被邓艾给咽了下去——他可不想因为自己口吃的问题,把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给弄丢了。
深呼吸了两大口空气,将激动的心绪稍稍压制,邓艾随即也是在面前白纸上写下了七个大字:固所愿,不敢请耳!
能毫不犹豫答应马谡的任命,固然需要勇气;但能在如此大的诱惑面前,审时度势,给自己创造出更有利的条件,才是更为的难能可贵。
不知不觉间,马谡对于邓艾的评价又是高了几分。
当然了,此时的邓艾到底还不是那个有着大心脏,敢于轻装渡阴平攻成都的大将军邓艾。
因此,那纸张之上铁画银钩的几个大字,笔画末尾的几道肆意而飞快的横挑,还是暴露了其内心正掀起的惊涛骇浪。
见状,马谡也是再度问道:“依卿之所见,今日之交州,最关键之事在何?”
如果说之前的问话,更多的是要给邓艾和一众的交州的官吏们听的,那么马谡的这个问题,则是的的确确在为自己而问了。
同时,此番邓艾的回答也将直接决定其所能在交州达到的高度。
这话,马谡当然是不会告诉邓艾的。
一切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
而听得马谡进一步的问题,邓艾随即也是略作思索,随即便是在白纸上快速写下六个字:“广屯田、以自足。”
拿过了邓艾写下的字迹,马谡也是微微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