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与此同时,冥冥之中却又有另一个声音告诉着他:蜀汉以一个区区的益州尚能到如今的地步,他曹魏尚有数州之地在手,绝不能就此放弃。
于是一个现实而尖锐的问题也是摆在了曹叡的面前:是继续守在邺城,还是向北前往幽州乃至于辽东暂避汉军锋芒。
而面对这样一个生死抉择的问题,曹叡甚至是找不到一个人来商量。
没办法,经年的大战,已经耗去了曹魏太多的重臣与人才。
剩下的,要么就是不堪重用的,要么就是不足信任的。
思来想去,曹叡却是只能找来陈群。
让一个文官来帮自己决策军事,曹叡也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好在,陈群对于曹叡的召见,倒是没有任何的推辞,坐上了马车一路疾驰地便是来到了皇宫之中。
简单的见礼之后,曹叡也是立即将自己心中的疑虑问了出来。
听着曹叡的问题,陈群一时间也是百感交集,既有因为曹叡信任的感动,也有深深的无奈——他一个文臣,毕竟对军事是一无所知啊!
不过,陈群也明白,不是到了万不得已,曹叡也不会单独叫自己前来。
再想想如今的朝堂,几乎难有几人不通汉,如此大事,曹叡又岂敢与旁人说起。
没办法,陈群也只能皱着眉头思索了起来。
良久,陈群这才缓缓开口道:“陛下愿以此大事垂询,微臣感激涕零。然,微臣常年为之政事,军事方面着实一窍不通。勉力言之,若有不对,还请陛下原宥。”
“无碍,爱卿只管言说便是。”曹叡当即也是给陈群吃下一颗安心丸道。
微微舒了一口气,陈群也是接着说道:“微臣斗胆猜测,陛下意欲北迁,实乃欲暂避汉军锋芒,而图汉军内部生变以东山再起之故也。”
“然也。”曹叡点点头同意道。
“嗯。”陈群小心地斟酌着自己的词汇,道:“陛下能有此心志,乃我大魏之福祉也。”
说着,陈群也是又看了曹叡一眼,这才接着说道:“然幽州也好、辽东也罢,却不是益州之地也。其既无益州之富、亦无益州之民、更无益州之地利也。迁之幽州、辽东,虽或可暂避汉军锋芒,却亦已失去再起之机也。”
“且,留于邺城,我军尚有数州军力粮秣可调遣,更有坚固城池可供坚守,若是将士用命,守之一两年,或许也不是问题。”轻叹一声,陈群也是接着说道:“反倒是北迁幽州、辽东,则南面各州、郡、县皆不复为我所有,兵力、粮草供给锐减不说。若是汉军即行追击而来,我军恐怕又要在并无坚城固守的情况下,迎战汉军。此几无任何胜算矣。”
“长文之意是?”曹叡有些迟疑地再度确认道。
“守辽东,不如守幽州,守幽州,不如守邺城。”陈群当即也是答复道。
应该说,陈群所言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甚至,幽州和辽东还有一个问题,是陈群没有说的。
那便是那两个地方毕竟才被曹魏打下来没有多久,贸然移师过去,能不能得到当地百姓的认可还很不一定。
极有可能,这边才刚刚进驻城内,转过天,百姓就开始给汉军带路来了。
如此情况下,转移至北方,显然是并不合适的。
只是即便陈群说的都有道理,曹叡也还是陷入了长长的思考之中。
没办法,这个决定着实是有些太难做了。
“可是,如今邺城之中并无军队啊,如何能守呢?!”终究,曹叡还是被陈群给说服,随即也是再度开口问道。
“微臣以为,汉军虽然已经行动,但打上邺城来,却还需要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陛下一来可以再行征兵,二来,可以下诏召天下兵马进行勤王。”陈群略作思考后也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当然,这份答案并不算有多么的优秀,但这也已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轻叹了一口气,曹叡也是说道:“或许也只能这样了。”
带着几分期待,又有几分忐忑,曹叡也是再度看向了陈群,再度问道:“只是,我大魏真的还有机会吗?”
“还有机会吗?”
陈群何尝不曾这样问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