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魏吴磋商欲决战

为此,曹叡也是派出了曹爽及张郃两位大将亲往扬州与孙权所派出的陆逊和诸葛恪进行商议。

按理说,关于在哪里打,双方应该互相推诿,将战场引入对手的地盘才对。毕竟,战争对于地方的破坏,那是有目共睹的。

可偏偏,这次的磋商之中,两国竟然是都主动想要将战场引导到自己的地盘。

“荆州水网密布更适合吴军水军的发挥,此战当以江夏及南阳郡为主战场。”最为年轻的诸葛恪也是率先发难道。

一旁的曹爽也没惯着诸葛恪,当即便是反驳道:“我军已经找到了汉军骑兵的弱点,正好可以阴汉军一把,因此地势平坦的洛阳更适合决战。”

“若在洛阳决战,即便最终联军赢了,在如此平原地带也根本无力阻止汉军的撤退。反观荆州一带,只要汉军失败,则必为江中鱼鳖。岂有弃之大利而取之小利之理?”诸葛恪当即又是反驳道。

“如今与汉之战,尚无必胜之把握,却思全胜之机,此乃智者所为乎?”一旁的张郃也是帮腔道。

......

之所以两国互不相让的想要在自己的地盘上作战,其原因还要看向如今的舆图才行。

要知道,如今的三国,可谓是犬牙交错。

曹魏占据着华夏的最北端的幽、冀州,而冀州以下的河内郡却是被大汉给拿下了,再往下的司州(洛阳)却又在魏国的控制区域内,再往下,荆州北部的南郡以及江夏郡又是属于东吴的,再往南,荆州的南部包括南郡、长沙等郡却又是属于大汉的,至于最南端的交州,因为地寡民少的缘故,可以暂时不考虑在内。

而仅仅看交州地上的地域,就能很轻易发现;汉军的部队,实际上是被魏国的司州和东吴的荆北地区给隔成了两块的。

在魏、吴双方看来,汉军一定是想要打通司州和荆州北部,从而让自己的地盘彻底地连成一片。

这样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最简单的一点:只要地盘连成了一片,荆州的粮秣就不需要通过上庸的艰难转运,而只需要通过长安进行水路的转运。

这一年下来,光是省下来的粮秣就不是一点半点的。

而既然汉军想要打通这两块地盘,魏、吴双方势必也就将在这两块地盘上与汉军决战。

可介于魏军显然是不敢完全相信吴军的,同样,以己度人的吴军也自然那不敢完全信任魏军。

因此,两军各守一端的方案是不可能执行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合兵一处,与汉军决战。

而既然合兵到了一处,那另一处,自然是要被放弃的。

换言之,战斗打响之地,或许还有被留下的可能,而被放弃之地,势必要成为汉军的土地。

鉴于汉军迁移百姓的前科,两国自然是不想自己的地盘落在汉军的手里。

毕竟那样一来,即便最终胜了,恐怕也将收获一个空空荡荡的地盘。

这显然是两国都无法接受的结果。

尤其是魏国,毕竟,如今吴国拿来讨价还价的地盘,就在一年前,也还是自家的地盘。

用自家的地盘跟自己谈,合着吴国什么都不愿付出是吧。

一时间,两国之间的磋商也是陷入了停滞的状态。

而魏、吴双方都不知道的是,他们的磋商,却是几乎同步传到了长安城丞相和马谡的耳中。

“他们是凭什么认为他们就能调得动我军的啊?”面对两国将领的蜜汁自信,马谡也是哭笑不得地向丞相问道。

没办法,摆在汉军面前的路实在是太多了。

洛阳、或者是荆州,从来都不是汉军必须攻破的地方。

最简单的道理,汉军在拿下了河内和上党之后,实际上已经对冀州形成了两面的夹击。

以汉军的战力,完全可以无视魏、吴两国所重视的司州和荆州地域,直接挥师北上进攻冀州。

都城受困,难道司州的魏军还能坐以待毙?

而一旦司州的魏军北返,汉军不久轻而易举地将两军给分而化之乐。

当然了,分而化之,倒也并不是丞相和马谡想要的结果。

或者说,此刻的大汉军队,已经根本不怕曹、吴两军的联手,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