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孙权自己也怕啊!
洛阳之地固然是天下之中膏腴之地,可自己的江东何尝不是鱼米之乡呢。
汉军可以北上取洛阳,自然也可以东出吴地,取江东啊!
而且,相较于北上的艰难,已经占据了长江上游(襄阳)的汉军,顺流而下进攻江东不要太顺手。
因此,站在孙权的角度,他也是不得不防。
得益于东吴的配合,让司马懿轻易地便在洛阳地区集结了超过二十五万大军,其中虎豹骑更是达到了三万五千人的恐怖数字。
是的,三万五千人,这个数字显然早已经超过了虎豹骑的巅峰时期。
可不要小看了这个数字,虽然它尚不足汉武帝时期骑兵数量的三分之一,但你要知道,汉武帝为了那十余万骑兵,可是将整个天下都打穷了,说句穷兵黩武都不过分。
而如今的曹魏,虽然有着汉武帝时期近半的国土面积,生产效率也比百年前有着一定的进步,可在如今门阀世家遍地情况下,再加上与汉朝之间的贸易逆差,曹魏真正能动用的国力,实际上还未必有汉武帝时期的三分之一。
因此,仅仅是这三万五千人的骑兵,已经让曹魏耗尽了心力。
于是,在汉军的带动之下,魏、吴两国也顺利开启了备战模式,并且自然而然地重新站到了一起。
同时,在汉军有意的引导之下,也是让魏、吴两国成功地误判了其进攻的方向和目标。
很快魏、吴两国的行动也是快速地传到了汉家朝堂。
得知自己的战略欺骗奏效,丞相与马谡也是喜不自胜。
不过,这也给他们接下来的行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往函谷关的兵马、将领和粮草必须更加地隐蔽。
可惜,如此大规模的调动,想要完全地掩人耳目,那几乎是做不到的。
丞相和马谡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将领的调动尽可能地隐瞒下来。
只要不让魏、吴两国知晓马谡等一众的汉军大将赶赴函谷关,那便足以再迷惑一段时间。
至于兵马和粮秣,函谷关本就是重要关隘,在大战前夕,对其增兵加粮倒也属于正常。
就这样,在三方各自的努力之下,整个华夏大地再度被战争的密云所笼罩。
所有人都知道,大战一触即发,所有人也都在等待着战争的爆发。
而除了汉朝之外,不管是魏国,还是吴国,根本不敢发起进攻。
不管其出于怎样的原因,仅仅从这一点来看,汉军未战便已经尽占先机。
终于,在经历了漫长的近三个月的调兵遣将,二十万汉军终于在函谷关完成了集结。
在大军全部集结完毕的前两日,吴懿便领着魏昌带着两万先锋大军,趁夜从函谷出发,快速向崤函通道转进。
而随着丞相带着马谡与赵云及一众的骑兵终于出现在函谷关,绣着诸葛的大旗与克复中原的大纛齐齐飘扬在函谷的上空,汉军也终于是图穷匕见。
无数的斥候、细作,见此情景也是冷汗直冒。
经历过如此多次的战争,哪里还有人不知道:诸葛大纛所到之处,必有大战。
当即,一众魏国和吴国的斥候、细作,如同疯魔一般想要将此消息迅速传回。
可要命的是,随着丞相的到来,函谷关已经全面戒严,许进不许出的情况下,两国的细作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消息传出函谷关。
这还没完。
在紧接着的崤函通道上,汉军也是设立了数道关卡,突出的就是一个“闭关锁国”。
没办法,为了尽快传出消息,细作们只能放弃大路,钻入山林。
虽然,终究大汉主力云集函谷的消息还是被细作们给送了出去。
但那时候,马谡已经带着兵马,踏上了征途,而前出的吴懿所部先锋,更是已经抵达了河东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