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战辽东之渡辽水

随即在不到一个多时辰的时间里,魏国大军便是快速地渡过了辽水。

迎着渐渐升起的太阳,看着几乎已经全部渡河的兵马,司马懿也是拍了拍自己还未干透的衣服,随即也是说道:“太阳出来,正好可以晒干衣物。”

“传令。”司马懿当即下令道:“大军即行开拔,目标襄平城!”

“是。”一众的将领们也是纷纷起身答应道。

是的,已经渡过辽河的司马懿,并没有直接去攻辽水北岸的公孙渊所部,而是将目光直接锁定在了襄平城。

襄平城,平州州治所在,也是公孙渊麾下最大的核心城市。

当然,这些并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公孙渊所部所聚集的粮草,全都集中在了襄平城内。

只要拿下了襄平城,前线的公孙渊就将陷入有兵无粮的境地。

同时,襄平又正好卡在了辽东通道的关键位置,只要堵住了此处,公孙渊的兵马就没法回返辽西。

一句话,拿下了襄平,等待着公孙渊的就只有灭亡。

这一招,就叫攻敌所必救!

什么?既然襄平如此重要,为什么公孙渊不守襄平,反而带着兵马来守着辽水。

原因很简单,因为襄平虽然重要,却并算不上什么坚城。

看地图就知道,襄平城靠近河北(中原)区域,而远离东北,因此,它起初并不是因为抗击胡人而形成的,更多的是为了军粮转运而设立的临时营寨,最终又因为商业的发达而渐渐演化成了城市。

这样的演化过程就注定了襄平城成为不了一座关隘。

毕竟,商业要的是四通八达,就像是天下之中的洛阳,四周越是平坦才越收商人的欢迎。

只是,洛阳可以凭借着惊人的财富累聚起厚实而宽广的城墙,从而在平原地区拔地而起一座雄城,但显然襄平并没有这样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所以,不是公孙渊不想守襄平,而是襄平根本无险可守。

或者说,与其守襄平这个土城,不如带着兵马守辽水来得实际。

只是,公孙渊的脑子也着实是想不到,他手里鸡肋一半的襄平城,到了司马懿的手中,却成了能困住他的要害。

当然,公孙渊也不是傻子,襄平城内,他也还是留着三千兵马。

不过,区区三千兵马一座小小土城,怎么可能会是司马懿的五万魏军精锐的对手呢!

不得不说,司马懿这一招声东击西,绕道进攻,攻敌必救,着实是一招妙手。

当然,司马懿的用兵之妙却还远远不止如此。

很快,随着太阳高高挂起,五万魏军也是在通往襄平城的官道上狂奔了起来。

因为辽东本就地广人稀的原因,加之大战在即,通往襄平的官道上,几乎都没有什么人。

再加上公孙渊也根本没有对自己的后方有任何的关注。

因此,哪怕司马的大军在后方狂飙,驻扎的辽水北岸的公孙渊却根本一无所知。

只能说,仅仅凭这一点,公孙渊救败得不冤。

当然了,终究公孙渊还是获知了魏军北渡的消息。

不过这个消息,确实来自巡河的斥候。

而等斥候将这个要命的消息传回公孙渊的营地,却已经是未时许了。

换言之,魏军已经在自己的内部狂奔了大半日的时间。

而听到这个消息的公孙渊只觉得天都塌了。

显然,此刻的他也终于意识到了襄平城对自己的重要性,也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吾之蜜糖,彼之砒霜”。

“怎么办?”

公孙渊的脑海中只剩下了这三个字。

没办法,后路被截,粮道被断,这对于任何一个将领而言,都是毁灭性的消息。

甚至,能在这样的消息面前保持冷静,并能带领着麾下士卒反击、突围,就已经算是妥妥的名将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赵括也不是那么的废材。

至少,历史上的赵括就比现在的公孙渊要强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