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当今天下,适合养马之地无非幽、并、凉三地而已。
如今凉州之地已入了蜀汉之手,幽州又在公孙氏的掌控之中,几乎处于半独立的状态,既不听调也不听宣。
仅仅靠并州一州之地,哪怕是曹魏倾力发展,恐怕也很难完成虎豹骑的构建,进而完成压制蜀军的任务。
想及此处,曹叡和曹真忽然间想到了什么,随即也是齐刷刷地看向了司马懿。
“爱卿。”当即,曹叡也是微微皱眉问道:“你是想要收复辽东?”
“然也。”司马懿继续点头承认道。
“我军本就处于两面作战之中,正该安抚后方,以利前线战事,岂能轻易再开战场?”曹真当即也是不解地责问道。
对于曹真的这个问题,司马懿显然早已经做好了准备。
曹真这边才将问题问出来,那边司马懿便已经开始了阐述:“陛下,子丹兄。非是微臣要再起战场,无论国仇家恨,微臣都恨不能立即杀向蜀军,重夺荆襄、占回长安。可是,我军如今还能做到吗?”
“不能了。”司马懿微微叹气道:“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在经过这几年的交锋之后,蜀汉不仅没有被我军拖垮,反而是逐步成长了起来,甚至成长到了连我大魏都必须尽全力才能抗衡的地步。”
闻言,曹叡与曹真两人也是陷入了沉默之中。
虽然不愿采信司马懿的话语,但细细想来,还真是如此。
看起来,如今的蜀汉也不过是有了益州、凉州、雍州和半个荆州,总计不过三个半州的地盘而已,而曹魏依旧占据有冀州、并州、幽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以及半个荆州和半个扬州,总计八个州的地盘。
但从数量上来看,似乎曹魏依旧占据着绝大的优势。
可要知道,相较于蜀汉内部近乎铁板一块的政治生态,曹魏的内部可以说是一团乱麻。
且不说颍川一系与河北一系历来的争端,也暂且不说曹魏以宗族压制世家的矛盾,单单是其中独立的王国,便是内耗了曹魏大量的兵马钱粮。
上述的公孙氏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曹魏不仅没能得到辽东的战马优势,甚至还要为防备公孙氏,安排下数万的人马。
同时,青州屯田的青州军虽然还不不至于听调不听宣,但实际也差不多,哪怕在臧霸已经去世,这伙黄巾军依旧保持着相对的独立。
就连这次调兵西援,也是曹叡牺牲了大量的利益之后,才争取到的结果。
在这样的魏国,若是一直进取,进而吞并两国成为大一统的王朝,那也就算了,一旦战事不顺,势必就会陷入内斗的境地之中。
现在的东吴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此,司马懿所提出的“征辽东”,其实也不仅仅是征辽东,更是一场攘外必先的“安内”——以最强藩属公孙氏的落幕,警告其余人等,要安分守己,更要服从朝廷的工作安排。
若是打得好了,不仅能让自家的兵力进一步解放,更能将内部整理得更加地齐整。
而且,此时魏、汉刚刚签署了停战协定,正是所谓的“蜜月期”,蜀汉可不是东吴,定然不会无耻地公然撕毁停战协定。
更别说,此时的蜀汉,从上到下都在忙活着迁都之事。
此时不趁机将毒瘤给剜去,后续就更加没有机会了。
想及此处,曹真当然不会再反对,反而是问道:“有把握吗?”
这问的,当然是司马懿征辽东的把握,也更是司马懿安内的把握。
只可惜,对于曹真的这个问题,司马懿只能回答前面的一半。
“辽东军并不算强悍,加之主将暗弱。”司马懿略略斟酌一旦,随即给出了自己的战法和胜算,道:“以五万大军,轻装而进,直捣襄平。吾至少有七成把握。”
“七成?”
“五万?”
闻言的曹叡与曹真两人,却是将注意力完全放在了不同的字眼之上。
为“七成”的胜率感到高兴的,正是曹叡;而曹真却是因为这五万大军的数量而有些担忧。
“果有七成之成算乎?”曹叡再度主动询问道。
“然也。”司马懿点点头,道:“我大军远道而去,若是公孙渊足够聪明,当果断放弃襄平乃至于辽南,与我军避而不战,坐等我军粮尽,再卷土重来。如此,漫说七成胜算了,就算是五成胜算都没有。
不过,以公孙渊之智,断难想到如此计策,即便有谋士为之谏言,以公孙渊之心胸,也断难舍弃辽南与襄平之地。故此,并不需担心,公孙渊弃城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