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为兵力实在太过富裕,吴军也根本没有分主次的必要。
几乎每道城门之上,吴军都投入了上万的兵力,光是冲在第一线的将士,每道城门上都至少有四五千人。
战斗已经不能说是白热化了,可以说,从一开始,城内的汉军都在被压着打,哪怕汉军占据着城池的优势。
没办法,区区五千兵马,对于这偌大的江陵城而言,还是有些太小了。
若不是张苞带着自己的亲兵来回地驰援各道城门,江陵城的情况恐怕还会更糟。
这倒不是说张苞还不如吴军的朱然。
毕竟当时的朱然可并不需要面对二十倍于己的敌人,更别说,历史上,朱然守江陵之时,城外还有诸葛瑾等一众的援军。
甚至可以说,朱然之所以能守住江陵城,一多半的功劳都要记在外围的诸葛瑾等人身上。
而城内的张苞也不是傻子,面对兵力如此悬殊,他也很清楚,仅靠自己手底下这五千人马,想要守住几乎是不现实的。
因此,张苞也是给自己和将士们设定了一个目标。
守住二十日,若是入冬之后,还没有援军,就立即突围。
张苞手底下的兵马大都来自凉州,自然对死守江陵也没有什么执念,在张苞的许诺之下,军心可以说是十分地稳定。
只可惜,张苞这里不急,那边刚刚进入南郡境内的魏延和王平却是急了。
若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江陵被吴军攻破了,那两人也就不用干了,趁早回家算了。
于是在确定丞相的大军距离自己只有不到半日的路程之后,魏延和王平两人稍稍一合计,也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快速南下,在抵达江陵城外围后,趁魏军反应未及之际,即行向魏军发起进攻。
以一万大军冲击吴军十万大军,上一个这么做的......
哦,那人已经名垂千古了啊!
那没事了,冲吧!
当然了,之所以敢这么做,两人显然也不是盲目的。
吴军兵力的分散,就是两人最大的依仗。
光是派出到每道城门的兵力,就已经占据了六万人,再加上居中策应的,以及预备队和运粮队等,其大本营之中,真正的军队恐怕连两万人都不到。
一万对两万,无论是魏延还是王平都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其实上天不是没有给过孙权躲过此劫的机会的,就在汉军的先锋部队出上庸入荆州之时,斥候变已经将此部汉军的行踪给告知了孙权。
可要命的是,孙权虽然对汉军的突然到来表示了一定的震惊,却是固执地认为汉军一定会先去救援襄阳,而不是南下江陵。
身旁的诸多吴将却多缺乏战略眼光,没能看出汉军南下的可能性。
或者,即便是看出了,想一想远在吴郡赋闲的陆逊大都督,也是识趣地闭上了嘴巴。
就这样,汉军的先锋大军几乎是在吴军的眼皮子消失在了荆州境内。
而再等孙权看到这支汉军的存在,他们已经距离江陵城不到十数里的距离了。
说实话,孙权在得到了斥候的汇报之后,也是真的有点懵了。
怎么汉军好好的襄阳不去救援,反而是针对起了自己?
那可是襄阳啊,不仅是曾经荆州的州治所在,更能南控长江,北挟中原,进可中原逐鹿,退可据守长江天险。
而江陵呢?
虽然也算总控荆南诸地,但跟那长江天险和州郡要地相比,那就根本没法比好吧!
怎么会有人舍大求小、舍近求远,舍襄阳而取江陵的?
甚至直至此时,孙权还是固执地认为,这支仅有万余人的汉军不过是来迟滞自己进攻的脚步的,汉军真正的主力依旧在进攻襄阳。
当然,尽管孙权固执地认为,这是汉军迟滞自己进攻的偏师,但孙权也是下令后军备战,准备迎接来自汉军的冲击。
在孙权看来,自己的后军尚且有两万多人,而汉军只有一万兵马,不说直接击溃汉军了,至少顶住他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因此,孙权也是没有及时向前线下达收兵的命令。
殊不知,也正是这次的刚愎自用,却是让吴军错失了最后的机会,更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