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大军西去纸东传

之所以等了足足半月,倒不仅仅是因为兵力集结和粮草调拨的缘故。

更多的是因为马谡令费祎与赵统先行上路,在中陶先行建立造纸基地。

那边中陶的造纸场建好,这边马谡的临时造纸厂才能摧毁,至于在成都生产的纸张,除了一小部分被马谡带上了去往凉州的路途,其他的全都被瓜分得一干二净。

而纸张对政务的提升效果,也在这地的调兵和拨运粮草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原本十数人用尽数日之功尚且完不成的统计之任,现在两三人轻轻松松用一日便搞定。

而且所有账目都被装订成册,一目了然,更是杜绝了贪污的可能。

可别以为这样杜绝了贪污的可能,会让底层官吏没有油水了,从而招致底层的一致反对。

这可就大错特错了。

不满当然有之,但更多的人却是高兴无比。

毕竟,在底层的大多数官吏,其实在丞相的治理下,根本不敢使小动作,相反,因为统计的错误,或者是错算漏算,往往结算之时,多多少少,都会少一部分的钱粮。

这些钱粮耗损,除非是出现的巨大的纰漏,堵都堵不了的那种。否则,更多的小的损耗,往往就是靠着底层的官吏们平掉的。

就像是如今的银行柜台,除非是出现大量的错漏,否则,银行可不会管错误是怎么发生的,哪个柜台造成的,就让哪个柜台的员工负(tan)责(pai)。

而有了纸张之后,每一个环节,都能找到对应的责任人,甚至细到每一斗粮食都能追溯其来源。

一方面计算的错漏少了,另一方面可以追究到人,也就避免了集体吃瓜落。

这对于绝大多数的朴素的底层官吏而言,简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当然,同样的,这对于蜀汉的高层也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不说其他,单单是调拨马谡所率五千卒的粮秣耗损,就比往日少了近两成,这若是来年大军北伐,又该能节省下多少的粮秣。

不仅仅是在这些实务之中,随着一众大佬的无声代言,纸张很快替代掉锦帛成为世家门阀贵族的心头好。

谁家若是没有几刀新纸压箱底,那是很掉份的事情。

一时之间,纸张之用几乎风靡整个成都。

而马谡的名字也再度被传诵了起来。

当然,这股风气,也随着春风很快吹过了蜀中的崇山峻岭,吹向了关中、华北甚至是东吴。

这其中既少不了曹魏和东吴细作的卖力传递,当然也少不了丞相在背后的推波助澜。

甚至,马谡这边还没启程呢,一张张白纸已经历经千辛万苦辗转地来到了邺城和建康城内。

几乎第一时间,曹叡就敏锐地感觉到了这纸张可能带来的变革和威胁,当即也是召集了刚刚得胜归朝的曹真与司马懿等大臣一道讨论。

可惜的是,大将军曹休,虽然及时率军东进,给朱然所部吴军造成巨大伤害,但终究没能攻破建康。

因此,在归朝之后便一直处于病中,如今更是已经无力下床。

自豫州刺史贾逵病逝于任上,大将军曹休虽然比历史上要多活了数月之久,但终究似乎也快要走到他人生的尽头了。

显然,马谡带来的蝴蝶效应,正在被历史这一双无形的大手给悄然矫正着。

好在的是,曹魏雄据九州之地,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了。即便是如今的曹氏宗族之中,也还有大司马曹真顶着,其后又有夏侯霸等俊杰茁壮成长,丝毫不见颓势。

只可惜,没有谁知道,他们的顶梁柱大司马曹真,实际上也没几年活头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随着曹真、司马懿、陈群等一众的重臣匆匆赶到了议事殿内,曹叡也是当即将来之不易的白纸全数下发给了众人。

“此可是蜀汉所制之新纸焉?”一个大臣摸着那如同锦缎一般的表面,忍不住惊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