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唯有一条路而已

那画面简直太美,我不敢看啊!

这边的荆州以其不足一州之力,根本无法供养两支兵力空前的军团;而那边的扬州仅剩的兵马,也根本无法阻挡魏军南下的铁蹄。

一边是空有兵力而断粮少械,一边是粮足械满,却无兵可抵。

这画面是怎么看怎么熟悉啊,当年人屠白起围困赵括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一招吧——精锐直插泫氏,切断赵军精锐兵团与后勤补给基地(大粮山)之间的联系,最终围而歼之。

只是这次,魏军的动作,似乎还更大点。

秦军当年要的,不过就是四十万赵军的性命,而魏军这次弄好了,或许直接拿下东吴也不是不可能啊!

果然,坑人者,人恒坑之。

想及此处,不少的汉军将领已经激动了起来。

没办法,面对无耻的东吴鼠辈,众将也早就恨得牙痒痒了。偷袭荆州、夷陵之战再加上此次偷袭永安,可以说,众将对吴军的恨意一点不弱于对魏国的仇恨。

之前一直受制于要联吴抗魏,众将才是一直忍耐,如今魏国即将背刺吴国,怎能不令人心花怒放。

只是,这些人之中,显然并不包括丞相。

丞相当然也已经想到了魏国背刺吴国的可能,甚至之所以发起这次的军议,也正是由于他拿不定主意:是继续联吴抗魏,还是趁机将吴国消灭掉算了......

毕竟,如今大汉已经占据荆、凉并半个雍州,若是再能拿下荆州甚至是交州,那么天下十三州,大汉便有了四个半州,虽然对上八个半州的魏国依旧处于绝对的劣势,却也未必会比此时的结果更差。

如今汉、吴虽然有五州半,但其中三个州随时可能背盟,与其如此,还不如用这三个不确定的州换两个牢牢握在手里的、同心同德的州。

可问题是,吴国真的灭得掉吗?

即便是灭掉了,大汉又真的能抢到两州之地吗?

虽然如今吴军处于绝对的被动,但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别说如今魏军还没能完全封堵住吴军的归程,就算是魏军果真一举袭占了江陵城,这荆州到底不是长平,魏军也更不是无敌的秦军。

水网密集的荆州,想要困住以水军著称的吴军,几无可能,最多也只能给予吴军重创而已。

退一万步而言,即便是蜀、魏共击吴军,吴军连失荆、扬州,其也可以退入交州。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东吴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魏军的铁蹄之下,蜀军就一定能抢得过魏军吗?

尤其还在魏军已经有了先手优势的情况下。

按照丞相的推断,即便是最好的情况下,也是魏国独吞扬州,而与大汉公分了荆州。

且魏国所占荆州北部者,若江陵、江夏之所在,皆精华也,而大汉所取,不过长沙等蛮荒之郡也。

由此,大汉虽有所得,可即便加之凉州之得也不及魏国也。

换言之,大汉虽有小利,却失之复兴之大局也。

如此短视,丞相当然不会、也不能为之。

因此,这条所有人都期盼的路线,丞相根本没有将其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

而既然不能联魏攻吴,那剩下的选择,无非两条,一则是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二则是继续联吴攻魏。

前者虽然看起来是个很好的选择,但实际上却依然有风险。

若是两国相持不下,不管是魏、吴,都会想方设法得到大汉的支持,那自然可以轮到大汉开价;

若是吴国大胜,那对于大汉而言,不过是维持现状而已。

可若是魏国大胜,不说将东吴彻底灭国,但凡只要荆州或是扬州一方得手,对于大汉而言,都将是灾难。

魏国拿下荆州,不仅将断绝吴、汉之间的联系,魏国更是多了一条进攻大汉的道路。这对于兵多将广的魏国而言,无疑会是巨大的优势;

魏国拿下扬州,则从事实上对吴、汉形成了半包围。

更重要的是,一旦魏国得逞,吴国极有可能丧失抵抗的意志,彻底地沦为一个割据势力,而退出抗魏的联盟。

偏偏,如今的情形下,一旦大汉袖手旁观,最有可能发生便是最后一种情况。甚至其发生的可能要远高于前两者之和。

丞相不敢赌,也不能赌。

作为弱者一方的大汉,在以弱胜强的道路上,每一步都不能错、不能输,错了输了,那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

因此,看起来摆在丞相面前的,有着三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