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何妨联蜀伐吴哉

凡此种种,此人之大局观若称第二,便无人敢言第一。

有此人在,蜀国怎么可能联魏攻吴呢!

即便是如今此人率军在外,此等大事,蜀国又怎么可能饶过其人?

念及此处,曹叡也是一脸疑惑地再度看向了曹休,道:“有诸葛孔明在侧,恐怕想要说服蜀国,不易吧。即便趁诸葛率军在外,派出使者,恐怕此等大事,蜀汉还是会要寻求孔明之意见啊!”

“陛下,万万不可遣使成都,告知此事。”曹休也是一口否定道。

“嗯?”曹叡眼中的疑惑更甚了。

“陛下容禀。”曹休倒不慌张,却是继续缓缓开口道:“陛下容禀,若是派出了使者,让那诸葛孔明提前得知了我军有伐吴之念,孔明势必会不会放弃联吴,甚至直接将我国使者交于吴国,以换取信任也是有可能的。”

“如此,还何谈联蜀攻吴哉?”曹叡再度皱起了眉头。

“联蜀攻吴之策,成之与否,并不在那一纸盟约。只要形成了蜀吴大战之局面,便是没有盟约,此事也由不得孔明了。”曹休随即回答道。

只可惜,曹叡显然并没有理解到曹休的想法。

迎着曹叡的疑惑,曹休却并没有再度解释,反而是反问道:“陛下可知,蜀国为何会忍荆州之辱、夷陵之败,而联吴攻我大魏乎?”

闻言,曹叡倒是认认真真地思考了一会儿,随即答道:“其蜀国,枉称汉家正朔,而我大魏却是袭承汉之天命,故此,蜀国欲正其国必伐我也;而如今天下九州,我大魏独占其六,非蜀国一州之地可敌之也,故此联合吴国,以敌我魏也。”

“然也!”曹休当即点头同意道:“简言之,无非两点:义与利而已。”

“换言之,只要这两点同样作用于吴国,蜀汉就极有可能调转枪头,转而攻吴。”曹休继续解释道:“若当年刘备之伐吴者,便是义与利之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