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想在通往梦乡的道路上,也充满着鲜花与掌声呢!
丞相自然也懂得这个道理,适时的激励,也更有利于团队的管理。
眼见着众将已经摩拳擦掌,丞相随即慢慢将目光投向了马谡身侧的赵云。
“子龙。”丞相缓缓点将道。
“末将在。”赵云随即出班抱拳答道。
“老将军不惜古稀之身,领两万军而抵箕故,抗十万魏军而不败,成功拖延住魏军之主力,为我军席卷陇右创造出宝贵之时间,当记大功一计也!”丞相缓缓说道:“只是,考虑到将军所率部曲,损兵过重,折为中功一件。老将军可服气?”
“丞相所言,末将服气!”赵云当即抱拳领命道。
子龙将军的答话虽然古井无波,但不用问也知道,此时的赵云的心中却是遗憾无比。
连占五郡的功劳面前,自己区区一个中功,根本就是聊胜于无,恐怕连不在场的裨将都不止记一个中功。
可是,赵云将军也知道,自己足足两万大军在曹真的手里便直接折了三四千人,这的确都是自己指挥的问题,怪不得别人,丞相因此而削弱自己的功劳也是应有之义。
而众将听着丞相对赵云将军的总结,也都是心服口服。
随即,丞相又看向了一旁的魏延,随即开口道:“魏延。”
“末将在。”魏延也立即出班答应道。
“文长西定陇西、北守街亭。”丞相当即也要将魏延的功劳复述一遍。
而从丞相的开口便不难听出,这份首功,怕是要落在了魏延的头上了。
只是,魏延却并不想占这份并不属于他的首功。
当即,魏延便抱拳躬身,打断了丞相的话语:“丞相容禀,末将西定陇西,多亏了马谡将军千里送来印信,故俯请丞相,先定马谡将军之功过。”
应该说,这样打断丞相的话语,是很犯忌讳的。
好在,他是文长,敢在先帝面前夸下海口:“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的魏延、魏文长。
丞相与众将也都早已习惯了魏延略显粗鲁、甚至是鲁莽的一面,再加上魏延此言还是在推辞自己的功劳,即便丞相心中略有不爽,却也不会发作。
更何况,丞相也需要一个契机,将马谡的问题推到台前。
某种程度上来说,魏延的所言正是丞相如今所需的。当然,这何尝不是众将们所想的呢?
作为此战中最大的功臣,也是唯一的罪责难逃的马谡,不先定夺其功过、不明晰其奖惩,后续的将领们无论如何定功,都会显得有些虚浮。
只是,想要将马谡推到台前,光是魏延的话语还是不够的。
当即,丞相与众将的目光便一同看向了另一边的吴懿。
听着魏延转移话题的话语,迎上了丞相古井无波的眼神,吴懿当然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当即,吴懿也是出班抱拳,对着丞相躬身一礼,道:“禀丞相,末将广魏之得,也多亏马谡将军之谋,俯请丞相先为马谡将军请功。”
到底都是千年的狐狸,谁也不是吃素的。
如果说魏延的话语是在莽撞中带着些许的精明,那么吴懿的话语就是在精明中又不乏直来直往的爽利。
身为东州派大佬的吴懿会不知道马谡犯下了过错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偏偏,吴懿绝口不提马谡之过,只言要先为马谡请功。
作为东州派,吴懿大可以不言马谡之过,而大言马谡之功,正好体现自己不计前嫌的大度胸怀。可吴懿不说,丞相呢?
若是丞相也糊弄过去,那这军纪的公平还要不要?
到时候,错的就不仅仅是马谡,而是丞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