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逸目光一闪,赵无忌此问正中要害,这就是合纵灭蜀最大的难处。
“楚国与梁国是世仇之国不假,但蜀国的强势崛起令人唏嘘,短短几年时间变得比周边之国都要强大,这还不够可怕吗?两百多年来,各国恩怨纠葛极深,说都与谁有过盟约,谁都与谁有过刀兵相见,合纵抗敌的先决条件就是互相信任。”楚逸道。
“是啊,恩怨说不清道不明,信任从何谈起?”赵无忌分析起四国衰败蜀国兴盛的缘由,“齐国本居霸主之位,近百年来可谓是一流强国,然而内乱大战,使得齐国迅速落败。楚国与梁国之间纠葛太深,屡屡战乱不断,才使得蜀国有机可乘,视你二国相争而得大利。至于晋国,唉……我赵无忌也算是晋国的罪人啊。”
“无忌兄啊,比我起来,我想梁君萧炎更仇视的人,是李昭平。”楚逸嘴角荡起一抹冷凝,“萧炎是个有仇必报的人,上次他在李昭平手里头栽了大坑,一定做梦都在想如何击败蜀国。”
楚逸认定,萧炎跟他的心情是一样的,比起梁楚之间的宿仇,他们现在有了个更强大的敌人。蜀国的威胁,已经让列国岌岌可危,他们不愿坐视蜀国愈发强大,结盟抗蜀又未尝不可。
赵无忌很清醒地深知其中要害,此前因他骄兵必败,为晋国带来了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这些年来心中寝食难安,无时无刻不盼着立下大功一雪前耻。
刚才听完楚逸的一席话后,赵无忌的心猛地颤抖了下,觉得自己在等待的这个机会来了。
“为何靖王会先来晋国,而不是齐、梁呢?”赵无忌眼下最担心的是,即便是晋国同意合盟,到头来也是竹篮打水,让人笑话。
“蜀国先后抢夺齐、楚、梁多座城池,大仇尽在蜀国!唯有你晋国尚未被蜀国撕咬,若是晋君点头同意,那齐与梁国必定铁心合纵!”
楚逸这话很有道理,赵无忌一时也无法完全下定决心,心中犹豫不决。
“合纵目的,再与抗蜀,我们四国可签订同盟,灭蜀之前,其间恩怨概不追究,也比不能对同盟国刀兵相见,如何?”楚逸一鼓作气地道,“我愿劝服齐安帝,将夺取的晋国洛北几县退还晋国。”
赵无忌眼前大亮,此前齐国与晋国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国力互损,而齐国微微得利就是攻夺了晋国的几座小县。
“果真如此?”赵无忌正愁没法说服国君,而这点盈利也必为加分。
楚逸深深点头,待他说服晋、梁之后,齐国权衡利弊,他有把握说服齐国不要贪图蝇头小利,为大局而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