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卧儿帝国军事短板其实恰恰是步兵,所以伊斯拉姆让步兵们去当炮灰,这在莫卧儿帝国军官层面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并且由于阿三特殊的种姓制度,底层的人是最低贱的那一类。
即便不在战场上,平时他们也不被当人看。
所以啊,一万低贱种姓的人做了炮灰,根本不会对莫卧儿大军造成意识形态上的冲击。
如果这事换在大明朝,哪个将领让一万人去做了炮灰,那是必然要被口诛笔伐的。
即便朝堂上有人只是趁机搞事情,但也说明大明朝普通士兵和普通士兵之间是没有区别的。
军队中唯一的区别是级别的区别而已,大众绝不会认为某一类人天生低贱,就该做炮灰。
如果谁在大明朝敢发表这样的言论,他恐怕要被人群殴。
即便是重文轻武最严重的的宋朝,朝堂上的官员们也不敢公开说谁天生就是低贱的命,连宰相也不敢这么说。
这就是意识形态的力量。
200门红夷大炮排列出两排,每一排100门火炮,左右相互间隔5米,横列500米。
在这些红夷大炮的两里之外,就是100门威武大将军炮了。
它们之间排列着线列阵,先后相隔百米,有8排线列阵,横向伸展两里。
这是中军的布列,左右两路是一块块空心方阵,以及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