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明日报,就像一柄锋利的剑,让官员们感受颤栗。

再说回耗羡这事,一个地方官员真的能够拿那么多耗羡?

每年几万两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当然,当时拿到的肯定会更多,但要给京官分润一部分的。

例如户部在核对今年各地交税的时候,是要核算耗羡的数额的,这是朝廷的规定。

某位知府将耗羡收多了,就会给户部塞一些,这是不成文的规矩。

当然,为了自己升官发财,京里其他重要的官员也都会打点。

这就是大明官场的风气。

那么,大明日报,今日敢不顾及朝廷颜面刊登考生作假、礼部受贿,明天就敢刊登某位官员受贿。

这是要把人扒光,让民间都知道他是个贪官啊。

这是要把老家的脸都丢完。

崇祯看了看王永光,道:“王爱卿你怎么看大明日报呢?”

“臣是觉得,万一有人在上面刊登了故意损害朝廷的言论,怕是无法控制。”

“无妨,现在大明日报是礼部在掌管,有专门的人做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