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他们现已进军青州,未来也许还要攻打荆州。所以,无论是徐州、青州,亦或是淮南地区,都必须有大将镇守才行。

如此,他们才能毫无顾忌地向外扩张领土,如果不这样做,他们最多只能像刘表和刘璋那样,成为一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守城之主罢了。

然而,随着未来势力范围不断扩大,需要能够镇守一方的大将也会日益增多。目前来看,尽管徐州的诸位将领都有独挡一面的能力,但几个州郡都需要有人去把守啊!

这就是刘政想要收留袁绍手下大将的缘由所在。颜良与文丑虽然性格上存在一些瑕疵,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俩确实颇具才干。倘若给他们每人配上一名足智多谋的军师作为辅助,说不定真能守住一州之地呢。

归根结底,对于徐州来说,优秀的武将就如同韩信点兵一般,当然是数量越多越好啦!毕竟,又有谁会嫌弃自己手下的战将过多呢?

伴随着颜良的战败,两万名袁军或战死沙场,或缴械投降,还有一部分则当了逃兵,狼狈不堪地逃回了冀州。

在成功解除白马之围后,曹操毫不犹豫地当机立断,迅速率领庞大军队后撤,并马不停蹄地赶往延津渡口的必经之路布下天罗地网般的埋伏。

而这个决策并非曹操一时冲动所为,实则是众多谋士深思熟虑、共同商议后的结晶。他们坚信,当袁军得知颜良大军溃败、主将颜良被活捉的噩耗时,必定会气急败坏、怒火中烧,继而迫不及待地率领整整二十万雄师从延津横渡黄河,杀奔而来。

正因如此,曹操才在击溃颜良之后并未急于班师回朝至官渡,反而选择悄然潜伏于延津南面,静待时机。

就在此刻,一旁的荀攸也提出了他独有的见解:"主公,依属下之见,那袁军极有可能会统率重兵自延津朝南进军。或许,我们大可以将大批量的粮草军需弃置沿途,伪装成仓皇逃窜之态!待到袁军的先头部队途经此处,定然会如饿虎扑食般疯狂争抢这些粮草辎重。而那时,便是我方趁势发动奇袭的绝佳契机,必可收到出其不意、克敌制胜之效!"

听到这话,曹操也是觉得颇有道理,当即采纳了这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