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辨长短。握紧拳头,看看这脉,首尾端直,超过寸、关、尺三部,是长脉,见于正常人或阳症、热症、实症。首尾俱短,不及寸、关、尺三部,是短脉,见于气郁、气虚或中气不足……第四步,算疾缓……第五步,辨脉型……”
教学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苦于小院只有师徒二人,宋英只能摸到两个人的脉,很不过瘾,急切地期待着第二日的到来。
翌日她连早饭都没顾得吃,一路小跑着到了医馆,“师叔,昨晚师父教我摸脉了,今儿我也想摸摸那些病人的脉。”
马大夫:“……”
师姐这教徒弟的进度,是恨不能在一年内给教会么,这才过了多久,都开始教摸脉了。
“行,一会儿你与我一起摸。”
宋英就摩拳擦掌,等着病人上门,奈何现在时间太早,她等了一阵仍没有人,肚子却饿了,便出去买了一笼包子回来。
随着她在医馆的时间越来越久,来这里看病的人看见她也不奇怪,也不排斥让她摸脉,还告诉她要好好学,把马大夫一身的本事都学会。
宋英就笑,马大夫摸左手的脉,她就摸右手的脉,马大夫摸右手,她就去病人左手的脉,感受着指腹下的脉,马大夫也不像往常,只略说一些给病人听,每一种脉象都说得十分细致。
宋英记下,然后等自己摸的时候,再与马大夫说的一一印证。
知道了脉象,再去开方,以往开过的方子,都有令宋英恍然大悟的地方,更加明白为何要用这个方子,又为何要增减某些药。
而确定要开某个方子后,对于脉象中模糊地方,也有明白过来的点。
总之,脉象与方子,是相互印证。
宋英学得入迷,门口的罗雁行探头了一次又一次,却不想她连中午吃饭都是草草塞几口,就继续跟病人表示想摸他们的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