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的尝试

林淑梅一边示范制作工序,一边回答:“手工艺不是简单的做工方式,而是一种文化传承。您看这个盘扣……”

她拿起一个精致的盘扣给记者看:“每一个结都是手工打的,看似简单,其实暗含了很多技巧。这些技巧,是老一辈手艺人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如果我们不把它传承下去,就会失传。”

“那您怎么看待现代化生产呢?”

记者又问。

“现代化很重要,”

林淑梅说,“但不能因为追求效率就丢掉了品质。其实传统和现代是可以结合的。比如我们的设计,就是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

采访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

这天,一个特别的客人来到韵逸。

“请问是林淑梅师傅吗?”

来人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我是北京服装学院的教授,专程来拜访您。”

原来,这位刘教授看了电视专题片后,对韵逸的做法很感兴趣。

“林师傅,”

刘教授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社会接轨。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像您这样把传统工艺真正实践起来的不多。”

林淑梅请老教授参观工作室,详细介绍了韵逸的经营理念。

“您看,”

她指着正在学习的年轻人说,“这些孩子们都很喜欢传统文化,关键是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教。比如这个小姑娘……”

她叫来一个年轻学徒:“小芳,把你新设计的那件衣服拿来给刘教授看看。”

小芳拿来一件融合了传统元素的现代装,刘教授仔细看后,连连点头:“好!这就是活态传承啊!”

参观结束后,刘教授提出一个建议:“林师傅,我们学院每年都有实习生要下来实践。您这里是很好的教学基地,不知道能不能……”

“当然可以,”

林淑梅说,“教学相长嘛。年轻人来了,说不定能带来新的想法。”

就这样,韵逸不仅是一家裁缝店,还成了一个传统工艺的教学基地。

这天,林淑梅正在指导一个实习生修改设计图,陈志明匆匆跑来。

“林师傅,”

他兴奋地说,“我想跟您商量个事。现在不是很多人都在学手艺吗?我想把我在香港的经验和您的传统工艺结合起来,开个培训班,您看怎么样?”

林淑梅放下手中的工作:“培训可以,但要把关严格一点。不能为了赚钱就草草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