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工艺的精髓

就这样,李厂长反而成了韵逸的常客。

韵逸的专柜开业第一天,就收到了大量订单。

“林老师,”

王小芳兴奋地说,“您看这些订单,好多都是年轻人下的!”

林淑梅翻看着订单,笑着说:“这说明咱们的创新方向对了。年轻人并不是不喜欢传统,关键是要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正说着,张美玲跑进来:“林师傅,外面来了个人,说是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的!”

林淑梅迎出去,看见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人正在认真观察展台上的衣服。

“您好,我是韵逸的林淑梅。”

“啊,林师傅!”

那人转过身,热情地伸出手,“我是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的陈学文。这次来是想和您谈个事。”

原来,省里准备编写一本《传统工艺传承录》,想把韵逸的创新经验收录进去。

“现在很多传统手艺都在消失,”

陈学文说,“但您这里却能把老手艺发扬光大,这个经验很值得总结。”

林淑梅有些意外:“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不过说实话,我们也是在摸索中慢慢找到路子的。”

“这就更有价值了,”

陈学文说,“您能不能详细讲讲这个过程?对了,我听说你们还办了培训班?”

林淑梅把王小芳叫来,让她带陈学文参观培训教室。

“您看,”

她介绍道,“我们的培训分三个层次:基础班主要学习传统工艺的基本功;提高班开始接触创新技法;高级班则要求学员能够独立设计和改良。”

陈学文不停地记录:“这个体系很科学。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有什么特别注意的吗?”

“最重要的是要让学员理解工艺的精髓,”

林淑梅说,“不是简单地学会做,而是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正说着,王淑英带着她的新作品来了。

这是一件改良旗袍,在传统样式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元素,显得既典雅又活泼。

“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林淑梅指着衣服说,“王师傅以前是个下岗工人,现在不但掌握了技艺,还能创新设计。”

陈学文仔细查看着衣服的细节:“确实,这个创新很有意思。既保持了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

这时,张美玲也拿来了她的作品。和以前那种追求表面时髦的风格完全不同,现在她的设计既讲究工艺,又不失新意。

“你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