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扩建计划稳步推进,工坊不断创新,与周边地区的贸易网络越发完善。她时常会抱着女儿季宁,或者牵着开始学步的儿子凤昭,在新落成的学堂外驻足,看着里面认真听讲的北境孩童,眼中带着希冀。
凤司瑾则完美扮演着“贤内助”和“超级奶爹”的角色。他负责的律法编纂已初见成效,一套符合北境实际情况、更加系统公正的律条开始试行。
他主导的结算体系试点也运行良好,大大便利了境内外的贸易往来。而更多的闲暇时间,他都留给了家庭。
他的厨艺早已炉火纯青,不仅能做各种精致的药膳滋补季如歌的身体,也能变着花样做出适合幼儿的营养辅食,把两个孩子养得健康壮实。
哄睡、讲故事、陪玩……他乐此不疲。季星洲等弟弟们从最初的别扭,到现在已经能很自然地跟着凤司瑾一起带孩子,甚至开始争抢“谁抱宁儿更久”的权利。
族老们更是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他们看着凤昭那与凤司瑾越发相似的眉眼,看着季宁那偶尔流露出的、与季如歌如出一辙的冷静眼神,老怀大慰。北境后继有人,不再是一句空话。
南境新帝的册封和厚赏,像一块石子投入湖心,激起些许涟漪后便复归平静。季如歌和凤司瑾坦然接受了名分和财物,却将实质性的影响牢牢控制在北境之内。
那两个遥远的食邑封地,只是账册上增加的数字,并未对两个孩子的生活产生任何改变。
他们是在北境的土地上,听着北境的歌谣,看着北境的天空长大的。
时光荏苒,两个孩子三岁了。凤昭性格沉静,像个小大人,喜欢跟在凤司瑾身边,看他处理文书,或者摆弄那些木工工具。季宁则活泼好动,胆子大,好奇心强,尤其喜欢黏着季如歌,对母亲议事堂里那些地图和模型格外感兴趣。
这一日,北境迎来了又一批南境观光客。与以往不同,这批游客中,夹杂着几位身份特殊的人物——以南境陈国公世子为首的几位年轻贵族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