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人体死亡之后,体内细胞会开始其自溶过程,细胞中的溶解酶体释放出各种蛋白水解酶,使生物大分子逐步降解为小分子。除这一自溶过程外,还自然受到各种腐败分解,这是一个自然过程。
但是也有例外,我们就拿著名的“楼兰古尸”举例好了。
新疆所发现的“楼兰古尸”,由于该地区地势低凹,气候干燥,降雨量极少,尸体仅以粗制毛布和羊皮覆盖,上面压一层干树枝和沙土,并无密封良好的棺椁装殓,虽然尸体周围可接触外界流通的空气,但是在炎热干燥的荒漠之中,尸体内水分很快蒸发,这种条件对细菌生长繁殖极为不利,即便已开始腐败的组织也逐渐减慢其腐败过程,最后处于静止的平稳状态,使尸体保存下来。
但是根据现在科学所提及的有关干尸的理论,要是让尸体不腐保持相对完整的状态保存下来的话,首先要满足下面几个前提。
那就是需要极为特殊的气候条件,在特别干燥或没有空气的地方,细菌微生物难以生存,这样,尸体会迅速脱水,成为“干尸”。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而另外一种前提的典型代表就是“马王堆干尸”。
“马王堆干尸”所处环境虽然潮湿,但尸体旁边有大量木炭,起干燥作用,且棺木和墓穴用石灰密封严实,外界水汽难以进入。
当然了,也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防腐手段,利用人工的力量将尸体制作成为干尸,埃及的木乃伊就是典型。
但是这几种前提要求都十分的苛刻,首先一点,这具尸体不可能是像木乃伊一样经过人工处理过的,因为尸体上根本就没有任何人工处理的痕迹,甚至都没有过搬动的痕迹。
从外表上来看,这个人死得很安详,就仿佛是我们走路走累了,但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迫不得已在野外随便找了一个地方躺下来稍事休息,但是这一觉睡下去,就再也没有醒过来的样子。
而这周围的环境……显然也不符合干尸所能形成的特征,因为我们从下来以后首先没有感受到任何呼吸不畅的情况,这就证明涵洞当中是有空气流通的,但是究竟在这地下有一个怎样的空气循环系统,我们还不得而知。
而相对干燥的环境,就我们之前所呆的那个涵洞来看,的确是满足这个前提条件的,但是现在所处的这个涵洞可和之前的那个不一样,四周围湿气虽然并不是特别重,但是照之前的那个涵洞比起来,已经是天差地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