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考舍考生更是恨恨的吸溜着面片汤,馋的流口水。
有考生暗中唾骂:“哪来的不良考生,在考场居然烤肉起来,馋死吾辈了。”
原生态的考生只需要撒盐,其他什么都没有,魏昶君吃着烤排骨,喝着米粥,他只感觉浑身舒畅,整个人味蕾都被唤醒打开一样。
吃饱喝足之后他铺好羊皮褥子,从包裹取出木桶,开始烧水泡脚,一边泡着脚他一边等待新的考题。
咚咚咚咚——伴随着衙役再次敲锣打鼓。
三名衙役举着牌子,新的考题来了。
「多贼,何时能路不拾遗,大明巍峨」
「灾变频发,官吏沉疴」
「和解」
「.....」
该内容很多,这是提学官以他的口吻询问,如今大明崇祯二年到处都是干旱和雪灾,天地可谓阴阳差到了极致。
而陕西的百姓又成群匪患,如今天下当如何治理,如何有一条办法让各地那些腐朽的官员治理一方呢?
这是策问!
询问对策,真正开始考验考生。
一时间贡院考场,声音寂静起来,很多人陷入沉思。
魏昶君笔墨未停,他开始书写。
「吾有感,《资治通鉴有云》所谓汉宣帝被匪患难,因勃海左右郡灾岁饥饿,盗贼并起,和解」
「丞相御史举荐龚遂」
「帝问,龚言,勃海孤远,未曾被圣人教化,其民被各种困顿饥寒把持,而官吏不体恤百姓,如此匪患成群,而不知皇也」
「若想民心安定,需要财帛,时间,政令,三管齐下」
魏昶君开始点题。
面对提学官问如何治理大明乱象,魏昶君答题是,他先引用了资治通鉴一个故事,那就是汉宣帝治理勃海盗贼,启动了一个叫龚遂的官吏,此官吏要求财帛,时间,政策支持,如此他便有能力让勃海盗贼消失。
然后魏昶君开始承题,也就是告知考官他的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