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朱由检的拉拢和手段

“可以通过京师各党派部分人支持,还有山东三府前来经商,落地生根的各地商会支持造势。”

“根据历史记载,鞑子第二次南下近在眼前,算起来已经发兵攻打旅顺,穿越者胜过鞑子,驻扎山东重要性不言而喻。”

明史教授顾成听着一众小组纷纷讨论方案可行性,不由点头。

穿越者要用皇帝信任,成为名义上的山东王。

但想成为实际上的山东王,兵马粮草,军政大权必不可少。

获得这些,则必须得到支持,各方势力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光明正大入局天下。

现在南直隶火起,穿越者成为山东王,其余各地将全部被点燃!

现代讨论轰轰烈烈,画面转动。

明末,崇祯六年十一月,朝堂。

朝会之上,崇祯询问,诸臣侧目。

面对这些掌控眼下整个大明权势核心之人目光,魏昶君平静行礼。

“臣以为,流贼之患,多为天灾贪吏所霍,所求无非安定。”

“大明心腹大患,仍在鞑子。”

“鞑子多掠人口,又收蒙古诸部,兵强马壮,野心勃勃,其土壤粮草不足,则南下劫掠,如今人口众多,矛盾愈烈,必定会趁大明民乱,再度南下。”

“鞑子若在一日,边军耗费便重过一日,若平灭鞑子,所余粮草银钱,用以赈灾抚民,何愁流贼不定?”

“若百姓都有一口饭吃,何人会随流寇厮杀造反?”

“眼下鞑子兵不过数万,若大明举国之力自流贼上收回些许,便足以犁庭扫穴,重振昔日成祖数次北征,外族人心惶惶之盛景,而天下百姓,亦必念陛下之仁德。”

话音落下,朝会静谧,气氛骤然压抑!

只因魏昶君所说,与朝中之前攘外先安内相反。

但崇祯却眼前一亮,颇为受用。

“不错,大明恢弘,鞑子若非趁此流寇四起,安敢来犯!”

其余各臣也纷纷开口讨论是否先斩流寇。

宣党一名官吏冷笑开口。

“魏大人如此轻视鞑子,开口便要平定,此等风姿倒颇有些五年平辽之意。”

“若当真如此轻易,东昌距离安化县不远,为何不见魏大人前往平定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