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云来没想到,沈三子还有演说的才能呢。这一番下来,赢得满场的掌声。
末了,他还不补充一句:当然了,这几个月,大家都要做好吃苦耐劳准备咯!
农村人吃苦耐劳算个啥,这演戏,还能比种地更苦?
由于二次海选的人数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所以也就没有什么筛选。只要愿意加入的,全都签了。
沈三子也把大家的情绪调动到最高,他看着戴天娇的表情,那微妙的变化,看在眼里。
下面,就由我们这部戏的主创,顾云来顾局长讲两句!
“唉,你都把该说的说完了,我还讲什么呢。许多人都觉得,我拍这部戏,是带着政治任务的。可以说是,但也不全是。我本人是代表城建局,城建局呢,也是这部剧的承办单位。意向是宣传十里镇,为建学校筹资。这些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但不必上升到什么政治高度。不知道什么形成的一股风气,一谈到跟政府合作什么项目,老百姓就觉得谨小慎微了。这不是我愿意看到的。所以说这部戏的政治任务呢,确实有一条,就是重新树立镇政府在百姓当中的形象!”
在商言商,在官言官。沈三子说了他想说的,顾云来也不必讳言了。这个政府形象工程,一直都是重要的。拍戏只是个引子,连带的是建小学校,两件事不能分开说。主题分明,三观摆正,符合大风向。
为啥不愿意跟政府合作?这个问题,这自然是涉及到官与民,自古以来的矛盾和分歧。村民们说了,给官家有一点好处,是该得的钱不会短了。可经常拖啊,一个拖字就让人受不了了。再有就是那态度,万年不变的官本位,趾高气昂的。从村里提拔上来的,原来都是各家老乡。可这几年,也学会摆平和打官腔。
既出之于民,最后却渐渐远离群众,这可要不得。顾云来总算是明白,十里镇的工作为什么那么难开展了。不为民不亲民,失了民心,还怎么做事。
不过,一家之言也不能全信。顾云来记得副局长说过,这十里镇的问题,怪就怪在一个“亲民”上头。
镇政府的大部分官员都是出自于十里八乡,下派干部在这里扎不下根。
都是同宗同族,应该一派祥和才是。可现实却恰恰相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