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
“秦汉时,钱是金、铜钱和布帛。唐时,钱就是金、银、铜钱和布帛。宋时钱是金、银、铜钱、交子,布帛算不算钱就得两说。元时,钱是金、银、铜钱、纸钞,这些东西里面又以纸钞为主,其他钱币一度不准通行。到了我大明,钱又只有金、银、铜钱了。现在问题来了金、银、铜,饥不能食,寒不能衣,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儿臣以为:身上衣,口中食,居之屋,才是真正的‘财’。钱本身,并不能算做是财。或者说,这些东西只有很少情况下,才能看成财。比如,铜可以做铜器。金银,可以打首饰,可以做器皿。”
朱元璋面色肃然,道:“那标儿好好说说,钱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朱标正色道:“钱者,财之权也!钱本身不是财,而是调动天下钱财的权力。比如一国之君吧,他的子民越多,权力也就越大。子民越少,也就权力越小。钱也是一样。财多钱少,钱调动财的权力就会增大,就会越来越贵。财少钱多,钱调动财的权力就会缩小,就会越来越便宜。”
这番道理,其实不是朱标的原创,而是出自明代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经济学家徐光启。
正所谓:“论财计,先当论何物为财。唐宋之所谓财者,缗钱耳。今世之所谓财者,银耳。是皆财之权也,非财也。古圣王所谓财者,食人之粟,衣人之帛。故曰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也。若以银钱为财,则银钱多将遂富乎?是在一家则可,通天下而论,甚未然也。银钱愈多,粟帛将愈贵,困乏将愈甚矣。”
这番话,将钱和物资之间的关系,说得清清楚楚。
在后世之人看来,可能是平平无奇。但是,在这个时代,就足以振聋发聩了。
更何况,现场都是些什么人?大明的顶尖英杰!
响鼓不用重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