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没玻璃!

专靠水晶研磨眼镜,得多高的花费?谁用得起?

少数用得起的人,又有几个是近视呢?

到了元代,九儒十丐,读书人的地位更低。对近视镜有需要的人,越发少了。

需求不足,自然也就没有发明的动力。

对了,其实西方的玻璃最初也是很贵的。所以,直到十三世纪中期,西方才发明了第一幅眼镜。后来,到了十五世纪的时候,西方的眼镜慢慢传入了大明。

不管怎么说吧,现在只是明朝初期,别说类似后世眼镜的东西了,连那种单片的度数极其随意的近视镜老花镜都没有。

而朱元璋呢?

年纪大了,早就得了老花眼。他越来越倦政,越来越不喜欢看奏章,眼睛老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朱标用了十天时间,让手下的能工巧匠磨出了各种度数的镜片,做出了一百二十副眼镜,送到朱元璋面前。

这一百二十副眼镜,不但各种度数的近视镜远视镜都有,连两眼不同度数的眼镜都有!

朱元璋轻而易举,就找到了最适合他的老花镜。

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