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个照面,朱氏轻笑出声,“不愧是王嬷嬷,还真就来了。”
王嬷嬷冷哼一声,要不是朱氏以玉佩为绣,她是不会踏入这小侧屋的。
朱淑文早已经写下了一封家书就放在简陋的小八仙桌上,她拿起来念给王嬷嬷听,内容便是托付大哥帮忙,给京都外城西城头打豆腐的王家安排一处庄子和庄户户籍,并将王家儿子送去国子监读书。
王嬷嬷听到信中内容,脸色大变,值钱的玉佩事小,朱氏知道王嬷嬷还有家人在世上的事才是大事,对方将行商的家人改变了庄户户籍,且送她家大侄子去国子监读书一事,王嬷嬷心头无比的震撼。
原本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高门贵女,自然不会知道陆侧妃身边的一个小嬷嬷还有家人被暗中安排在京城,这一切都是她待在晋王妃身边时得知的消息。
以前朱氏没把一个小嬷嬷放在眼里,但是现在她却用得上这号小人物。
作为王府的奴婢,尚有家人存活于世,并且她借着在陆氏身边服侍的势头,将家中大哥一家人安置在京都外城城西头,这是陆家的忌讳,陆家用的下人都不会留下这么大的把柄的。
如此王嬷嬷才会着急担心,眼下把柄捏在了朱氏手中。
若不是王嬷嬷这一次跟着陆氏来了安城,若是她还在京城的话,王嬷嬷还会借着府中月休的时候去一趟外城见见自己的大哥,指不定还能另外安排一下,不会让他们再出现在京城,可是现在她无能为力了。
王嬷嬷私下里也一直资助着大侄子读书,大侄子也是聪明的,原本是考中了秀才的,也不知被谁检举,没能参加乡试,是王嬷嬷心头的结。
可眼下朱家愿意出手相助,而且朱家权大势大,将来大侄子的前程有户部尚书提携,那当真是前途无量了。
王嬷嬷很快败下阵来,立即朝朱淑文跪了下去。
信会送出去,但是王嬷嬷也因此成了朱氏在陆氏身边的眼线,这一次更是在王嬷嬷耳边交代了几声,王嬷嬷一脸惊愕的看着她,想到自家大侄子,这就点了点头应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