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没有发粮票,支书大队长去公社开会,都要自带口粮。
要是出远门,就要开上介绍信,再在镇粮站用粮食换成粮票。
丑妮手里更是没有,不过,她知道一条路子。
就在几年后,私人开始摆摊做买卖,之后越来越多,那小老板各个热情着呢。
国营饭店,供销社这样的地方,那都是铁饭碗,保持着一贯的冷硬态度,生意就慢慢没了。
吃个饭,买个东西,赶上运气不好,还得挨几句呲哒,谁没事找那个气受。
镇里的国营饭店和供销社先后都黄了,国营饭店就被原来的厨子花钱兑了过去。
他那做菜的手艺本就是让人比大拇指的存在,再加上把原来的那几位高冷爷给请走了,雇了镇上的几个小姑娘小伙子,生意是越做越好。
喝酒吹牛,把他曾经做过的事,炫耀似得讲了出来。
“想当年,我就在咱们饭店后厨。大肉包子,一个一两粮票,八分钱。
没粮票,找后厨张老三好使,一个包子两毛钱。
那一毛二,就揣哥们兜里了。”
把自己以前干过的事给抖落了出来,别人也当成谈资,传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