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这一提议遭到了女方的强烈反对,女方直言不与婆婆住在一起。小郑当下心里就很不舒服,我总不能娶了媳妇忘了娘吧。不过他还是退了一步,不住一起也行,在他们新房附近给老太太租个房子,这样既能相互照顾,也不会打扰小两口的生活。
这样两全其美的办法,却仍然没有被接受。女方要求很明确,因为姑娘不会做饭,所以结婚后还是回家里吃饭,婚房最好买在姑娘娘家小区。至于以后有了孩子,也有姑娘的妈妈带,不需要婆婆上手。
言下之意就是让小郑妈妈自己在老家,不要过来,不止现在不要过来,最好是永远不要过来。
这让小郑无法接受,他一路拼命读书,最大的动力就是想让自己妈过上好日子,想起老太太满是冻疮的手,他心里就堵得难受。最终双方不欢而散,拎上门的两条大鲅鱼也被退了货,一条被陈立业扛回了家,另一条进了他们师父的肚子。
小郑的故事,落在陈家三个女人的耳朵里,激起了不一样的反应。
“这家人真有意思,能接受人家儿子,不接受人家亲妈。”陈秀玲年龄小,还没有接触过婆媳矛盾,说话带着一种理想主义的锋芒。“要是嫌弃人家妈,就别和人家谈恋爱,既然谈了恋爱,就得接受他的家庭,做出这种夹生事,真给我们女生丢脸。”
陈秀丽在婆媳关系里吃过亏,她能理解女人不想和婆婆相处的心态,不过,她也同样不认同小郑女朋友的做法,把老太太接过来,分开住,这样既能成全了小郑尽孝的心思,也能尽可能保全小两口的二人世界。非要强制不让人过来,属实有些过分了。
王萍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她那个年代,基本是婆婆说什么是什么,即使有怨言也不敢当面说,最多回家抱怨陈大发几句。她先前一门心思盼着抱孙子,从来没想过婆媳之间的相处。
这顿饭她吃得有些索然无味,思来想去,王萍告诉陈立业,“我和你爸就呆在黄泥岗,哪也不去,你要是找了对象,不用担心这个事,我们俩不去讨人嫌。”
陈大发连声附和,“对对对,我们俩就喜欢黄泥岗,给我们天安门都不住。”
原本有些沉闷的气氛,被陈大发一句话打破了。
“爸,你可真敢想,还敢住天安门。”
陈立业也有些后悔,不该讲小郑的事,让父母多想,马上就着陈秀玲的话,讲起了自己去北京出差的事。
陈家难得家里人都聚齐,过一个团圆年,但因为陈立业马上要去非洲,最快也要两年才回来,欢聚里也带着一丝离别愁绪,就像躲在暗处的一根刺,时不时地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