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围坐桌旁,这顿饭自然是刘长河为了儿子能学到手艺的谢师宴,频频敬酒,赵大山也不客气,拿起杯就是一口干,不住的大呼好酒。
刘云毅也喝了一杯酒,味道很淡,类似自己那个时代的岛国清酒,就这还是好酒?喝一口就没兴趣。
小智及时给出推送。
“这种酒原料是糯米,只经过两次蒸馏,杂质多,酒精含量也很低。”
想想也是,这个时代的蒸馏技术哪里能酿造出好酒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赵大山父子二人喝的醉醺醺,刘长河也是脸色通红,酒虽然不好,他们的酒量更是不行,赵大山还行,喝了六杯,足有两斤多,也不少了。
赵大山喝美了,开始表决心。
“刘大哥您放心,云毅的手艺包在我身上,只要我不死,我就把所有手艺交给他,就是我死了,还有广山和小宝,他们以后还要跟着你们刘家做活,咱们是三代世交,以后还会有第四代,第五代,皇帝都要传万代,咱们也是万代交情!”
刘长河哈哈大笑道:“这就对了,来,大哥再敬你一杯。”
此时的刘云毅早就跑到自己的屋子里,对了,还带着赵小宝,刘云毅准备把赵小宝变成自己的“马仔”,以后为自己跑个腿儿,送个信什么的。
此时的赵小宝和刘云毅的关系也从陌生到熟悉,小孩子嘛,都喜欢和自己一边大的同伴玩耍,再加上刘云毅为自己说了话,赵小宝非常感激对方。
赵小宝第一次到刘云毅的房间,宽敞的屋子,整洁的环境,让他羡慕不已。
刘云毅拿出纸铺在桌上,又放上笔墨,他准备画图纸了。
做为世家,笔墨纸砚自然常备,就是没有书籍,不是刘家不喜欢看书,实在是书籍都在官方控制之下。
这个时代只有先贤们传下的典籍,儒家和道家最多,特别是儒家经典已经成为大夏国主流教科书,学生们必须学习儒家经典,当然,想学其他学科也没有。
不过,儒家经典书籍都在官府控制下,想学只能进入官方学校。
官方学校分两种,首先是最高的太学和国子监,两者是最高的学府,能成为太学和国子监的学生不是皇亲国戚就是上品世家。
除了中央学府,就是地方学堂,郡、县中都有地方政府开设的学堂,当地的世家子弟就在这里学习。
因为书籍太少,毕竟纸张还没有广泛应用,想学习只能到官方学校,能进入这些地方的人几乎都是世家子弟,所以普通老百姓几乎是没有任何机会上学。
只有世家子弟才能到官学上学,去年刘云毅曾经上了几个月的学,经史子集也看过一些,不过很快就觉得枯燥无味,在其他学生的撺掇下辍学。
学堂对这些少年没有多少约束,完全靠自己,想学就学,不想学就离开,属于佛系教学,当然,学习优秀者以后会有几率被举荐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