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他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一行行诗句在纸上缓缓浮现。

他将自己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对官场腐败现象的痛心疾首以及对大唐未来的忧虑,皆融入了这诗句之中,笔下的每一个字都仿佛饱含着千钧之力。

这一举动自然吸引了客栈内不少人的目光,众人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想要一探究竟。

江南之地向来文风昌盛,才子佳人辈出,人们对诗词歌赋有着独特的热爱和鉴赏力。

然而,眼前的这种“风雅”,却绝非是李承乾心中所向往和追求的真正的风雅。

在这看似繁华的吴县背后,隐藏着的是如此多的不公与苦难,这是对“风雅”二字的亵渎。

直至李承乾搁笔,一首《叹吴县》已然跃然纸上。

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轻声念出了诗句:“江南吴县冬风好,红棉裹木意何高?”

“官为虚荣饰耳目,民于寒苦缩蓬茅。”

“富奢皆向木中聚,贫馁偏朝屋内熬。”

“朱门酒肉应犹暖,瘦骨鹑衣叹未消。”

“本末颠狂人作孽,疮痍满目待谁疗?”

“愿化春霖涤腐朽,还将暖煦照寒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