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事无巨细

对于朱允炆的刻薄寡恩,不要说朱允熥早就心知肚明了,现在老朱也都是越来越清楚的了解一些事情了。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心里一度偏向自小守礼、饱读诗书的允炆,想想看还是心有余悸。

真的要是立允炆为太孙,先不说会不会将江山社稷给治理好。单纯就是以允炆的性格,宗室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允熥就算是再能折腾,在大事上不含糊,治理江山也是有心里的规章,做事还是比较稳妥。最主要的是看似对宗室有不少限制,但是也从不亏待。

朱允炆的吴王府里犯事的官员肯定是要拿来问罪,这件事情也根本就没有什么可说的。

哪怕给朱允炆一些颜面,有些时候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这件事情涉及到海贸,不找人出来背锅肯定说不过去。

朱允熥在处理完朱允炆的事情,问道,“秦王呢?”

“回陛下,秦王殿下三日后能过淮河。”张福生立刻开口说道,“秦王殿下的请罪折明日就能送到,似是未有自辩。”

朱允熥满意的点头,该说不说,他的这个二叔虽然又一次惹了麻烦。但是好在问题不算大,最主要的是态度十分的端正,挨打就立正。

“这样也好,省去了我不少麻烦。”朱允熥笑着开口说道,“让人领着二叔回乡,就和二叔说清楚,明年祭祀天地、宗庙的稻米,都该是他来种。”

其他人也都习惯了,只要宗室犯错,肯定是回乡种田。

朱守谦、朱橚、朱樉,这三个人是主力,他们亲手种出来的稻子肯定有作用,基本上都是拿来祭祀天地和宗庙等,好歹是宗室藩王呢。

犯事的宗室肯定是要处置,而对于那些贪官污吏等,朱允熥肯定不会手下留情。

暴昭等人都有些战战兢兢,这一次去了太仓,他们也确实查出来了不少事情,也有着一些心惊肉跳,会觉得不少人根本没有长记性。

郭桓案、空印案才过去多久啊?

怎么这才十来年的时间,很多人好似就彻底忘记了那桩大案一般了。

朱允熥看着奏章,脸色非常的不好看,“这些商贾的心思倒是多,我看这不只是商贾们有能量做出这些事情吧?”

其他人对此也心知肚明,这一次太仓那边的案子,看似是一些商贾利用各种手段拉拢一些官员,可是显然商贾等人也就是被推出到前台的。

朱允熥语重心长的说道,“这些人,只要是有利可图就忘了本分,实在可恨!”

道衍连忙说道,“陛下,臣自以为查出此案,当重罚首恶,不宜大肆株连。”

暴昭、茹瑺等人也是连忙附和,实在是他们想想一些事情都是心惊肉跳的。

当年的郭桓案就是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

结果是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然后为了追赃又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地主,遭到抄家破产的不计其数,地主对此怨恨极深。

“怎么?”朱允熥反问道,“是担心朕株连太多,还是说此前红仓案的时候已经抄了一些大户的家,现在就该委曲求全,放任他们了?”

道衍连忙辩解说道,“陛下,臣绝无此意!臣以为此次案子尚未牵连过深,查清案情自然重要,只是不该只凭一面之词大肆追索。”

这就是郭桓案带来的影响,当初就是为了追赃粮,演变成全国骚动,民间富人莫不因此破产。在这其中,也确实有不少人是遭了无妄之灾。

朱允熥微微点头,说道,“三法司继续彻查此案,牵涉其中的绝不姑息。只是也要查清,莫要让酷吏等大肆牵连。”

道衍、暴昭等人也算是松了口气,这大概也是承康皇帝和洪武皇帝的区别。

很明显,朱允熥对于这件事情也是绝不姑息的态度,这一点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