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先把儒家打散
中华民族,是一个凌驾于汉族之上的概念,也是后世官方更加强调的内容。
张异并不曾跟老朱提到过的概念,因为他不认为中华民族的观念,在大明提出来是明智之举。
如今的世道,汉人都彼此离心,凝聚汉民族的文化认同,才是最关键的事情。
而以汉族为主体衍生出来的中华民族的概念,是因为世界的局势产生了新的改变。
“中华民族!”
因为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老朱对中华二字十分敏感。
这个新奇的词语,似乎给他打开了一条新道路。
“以汉族为核心主体,如众星捧月一般,将所有民族凝聚一体!
彼此尊重,却有主次之分……”
张异尝试解释中华民族的概念,其实这个概念,他自己说了也不算。
但他已经尽量将这个名词以符合时代和自己私心的方式解释清楚。
用一个更大的民族概念,去将汉族也包容进来。
这对于老朱而言,是个不错的参考方案。
但他隐约也感觉到不对劲:
“这个概念,似乎并不合适目前的大明……”
“陛下说得没错,所以贫道以前从不提这个概念!
如今我大明尚未统一六合,蒙汉之争,尚未结束!
凝聚汉族之魂,才是官方应该做的事!
中华民族的概念,应该是未来皇上该操心的话题!
所谓民族,大抵是要认同一个共同的价值观,而产生这个价值观最好的方式,就是有共同的目标和外敌!
陛下想想海外……”
张异一说,朱元璋就明白了。
当中华这片土地上的人,开始认知到他们与别人不同,民族的凝聚力才会产生。
除非皇帝打平北方,然后将蒙人和北方的游牧民族也纳入有效的统治,现在去提中华民族还是太早。
可等大明的军舰出海,生活在中土这个小天下的人,才会拥有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
“你说得没错,朕操心这些事还太早了!
不过有一点你也说对了,共同的价值观,大抵也是儒家那套吧?”
张异无声点头,他并不喜欢儒家,可儒家文明从某种程度而言,代表的就是中华文明。
“你倒是没有私心……”
老朱很喜欢张异的一点,就是张异去做事的时候,很少从自己的立场出发。
身为一个道士,别人也许恨不得通过政策去影响,让道门大兴。
张异听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只能摇头苦笑。
先不说道教如今还适不适合成为华夏统治思想的问题,就是他去推举道门的动作,很有可能会为自己未来被皇帝清算埋下种子。
作死的事情,他是万万不敢干的。
跟着老朱混,这点政治觉悟要有。
“不过儒家那套东西,都掌握在那些人手中,朕对于此,有些不好下手!”
朱元璋揭露身份之后,许多话语,他可以毫不保留跟张异分享,包括他内心的深处,很难跟别人讨论的想法。
张异其实是理解他的,所以他跟朱元璋提起另外一件事:
“上次在山东,贫道遇见了孔讷,他的做法,贫道觉得挺有趣……”
张异将孔讷的事情,说给朱元璋听。
“争夺释经权,将释经权还给读书人……”
老朱对孔讷的说法十分感兴趣,他身为皇帝,需要儒家来证明自己的正统性,但同时他也并不喜欢士大夫们掌握太多的话语权。
但时代的发展,君权在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