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大基建的想法,儿臣想去日本
“我被封真人了?”
从江西到琼州,虽然舟车劳顿,但吴葆和还是很快找到张异。
张异接到旨意的时候,自己也吃了一惊,但仔细一想,又很合理。
当年他贡献药王稻,没道理连个封赏都没有。
不过朱元璋晚了两年给他封赏,他已经觉得很奇怪了。
一个真人位,对于张异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但身为道士,这个封号多少还是有点用的。‘
他顶着这个封号,如果游走天下的话,大抵在地方官那边,还能混个脸熟,
左右还有几分薄面!
当然,这只是他个人的想法,其实对于其他道士而言,这几乎是大明朝道士能拿到的最高奖励。
除了老爹因为种痘法的缘故,破格封了大真人!
张异以后也算得上是高道了。
可他最为在意的,是皇帝现实的赏赐,根据吴葆和说。
首先在海南,朱元璋赐他土地一千亩。
这一千亩,并非只有田地,包括一些山林。
张异可乐坏了,这些土地,正是他稀缺的。
有了土地,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招佃户。
然后让他们为自己工作。
吴葆和将契书交给张异的时候,张异还感慨:
“皇帝这件事做得贴心!”
虚名,土地,银子,布匹……
银子一千多两,张异看不上,转眼给了宋宗真,让他帮忙打理自己的土地。
橡胶种上了,田地张异准备直接种土豆和番薯。
有药王稻的经验在前,他明白这些东西当成种粮,明年运到中原地区去卖,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海南有个好处,就是没有冬天。
别的地方想要种这些作物,只能开春之后。
他却可以马上种上。
等到朝廷开始推广,土豆和番薯的产量为别人所熟知之后,肯定会引发一波抢购热潮。
土豆和番薯的成熟期短一些,但除了朝廷,就算是龙虎山上留种的张正常,最快也要明年下半年才有种物出去。
而他,张异,明年上半年,就能卷死除了朝廷之外的所有人。
真是美滋滋呀!
张异将种物交给宋宗真,让他给自己安排之后,再去看看橡胶苗。
这下种苗,已经扎根,生长,过了最危险的时期。
放下心来的张异,开始收拾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
另一边,皇宫!
皇帝也等回来了朱樉的报告。
朱樉巨细无遗,将关于水泥建筑的事情说了一遍。
“那东西,真有如此神奇?比糯米汁好?”
“父皇,不能比!儿臣见张异做过,他将水泥混合砂浆和碎石粘合在一起,这种混泥土干了之后,堪比石头坚硬,张家弟弟还会用一种土法炼钢的方法……”
朱樉将张异盖房子的方法,大致给他说了一遍。
老朱注意到,朱樉对张异的称呼,变成张家弟弟。
自己家的儿子能和张异关系莫逆,老朱是乐见的,他在欣慰之余,接过朱樉从海南带回来的样本。
在和砂浆碎石混合在一起的混凝土,非常坚硬!
朱元璋看到这种材料,想到了许多可能!
“张家弟弟说过,此物建城墙用处不大,但建城堡却是好东西……”
城墙和城堡,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建筑,前者名为墙,但其实并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墙,朱元璋明白。
“水泥,不错!
难得的是,张异并不隐瞒制造的工艺,这点朕很满意……”
混凝土的坚固,用来造军事设施其实很不错,如果能把成本控制下来,许多县城其实也能用上。
朱元璋明白一件事,在大明广阔的土地上,有着许多县城。
理论上,县城应该有城墙,可是大部分的县城,其实都没有这种东西。
他走过北方,一路养着运河去往北平府。
隋唐大运河边上的州府,已经算是经济相对不错的地方,可是朱元璋路过许多县城,却实连城墙都没有。
有些就算有城墙,那墙壁可能还没地主家的围墙高,等于就是做做样子。
没有城墙,除了代表穷,
也代表不安全。
虽然如今已经天下太平,可山贼,反贼依然有的,
就算没有人祸,山中猛兽下山,也时有发生。
但皇帝看到的,是另外一种不安全吗,让他如鲠在喉的心病。
靖难的故事,提醒朱元璋,如果一旦长城破了,一路南下,整个北方大地,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防线。
靖难的故事,刺穿的是大明的虚弱。
明军北伐的时候,老朱没有意识的问题,回过头来,他此时才明白这些小县城保护的重要性。
如果蒙古人真的南下了,这些州府县城的城墙还撑得住的话,至少有能挡住他们的防线。
朱元璋早就有心让各州府修补城墙,可是钱从哪来?
水泥!
朱元璋想到一件事,如果没办法修城墙,是不是可以利用这种粘合剂,先给那些县城修起一些坚固的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