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举荐张异,皇帝恼羞成怒

第319章 举荐张异,皇帝恼羞成怒

“陛下属意谁?”

刘基没有上朱元璋得当,表情淡然。

老朱问:

“你觉得汪广洋如何?”

刘基眉头微皱,汪广洋是皇帝在杨宪成为中书省右相之后召入中书省的。

此人也是朱元璋身边的老人,投靠老朱比他还早了五年。

论能力,汪广洋是肯定足够的,他在朱元璋起义的过程中,对他多有帮助。

皇帝也十分信任他。

不过既然朱元璋询问的是对方能不能当宰相,刘基想了一下还是如实说:

“汪广洋能力有余,气量不足,虽足智多谋,却无担当,恐怕胜任不了百官之首的位置。!”

皇帝给气笑了,故意问:

“那你觉得谁能当宰相?朕觉得你不错,你要不要当一当?”

刘基脸色不变,回:

“臣更不行,臣能力有余,性子却不适合中书省的位置,陛下知人善用,应该不会考虑微臣……”

老朱深吸一口气,对刘伯温这油盐不进的性格也无可奈何。

“怎么,你对锦衣卫夺了你御史台的权柄不是很不满,朕给你找个更好的位置,怎么你刘伯温又不敢接了?”

刘基回:

“臣并没有不满,而是真想去清心观问个前程!

高指挥使去审查那些投机之人,自然没有问题。

可京城谁人不知,臣与那清心观的小道长有交情,这正常的走访道友,锦衣卫不当大惊小怪!”

老朱明知故问:

“那你问了什么前程?是你刘基升官发财,还是其他?”

刘伯温一本正经回答:

“臣问的是浙东百姓,还有我大明的前程……”

朱元璋:……

这货是真难对付呀,故意借助高见贤给自己传话,现在翻脸不认了。

他们君臣之间,主打的就是一个心照不宣,谁也别撕破那层窗户纸。

“你刘伯温身为朝廷命官,去找一个小道士询问大明的前程?是否可笑?”

“陛下,并不可笑!

臣已经不止一次跟陛下举荐过清心观那位小真人,此人虽小,却是堪比周颠的异人。

他对未了的预见和对国事的理解,臣觉得可以一听!

事实上臣昨日过去,还被这位小道长训斥了一顿!

见到高指挥使的时候,也是因为有怨气在身,所以不免暴躁……”

“哦!”

刘伯温一下子把老朱的兴趣勾起来。

皇帝问:

“他怎么骂你了?”

“他说微臣忠孝不全……

身为御史中丞,明明有监察百官的权柄,却对下边的乱象不言一语,对家乡的现状不曾给皇帝提过任何意见,为人臣却尸位素餐,此为不忠!

乡亲犯国法,臣却不曾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规劝宗亲父老,是为不孝!

那小真人上来就把老夫说成不忠不孝之辈,老夫昨天还不接受,但昨晚想起来,张小真人骂的没错……”

“你真被他骂了?”

朱元璋乐了,刘基这小老头吃亏的时候可不少见。

老朱可是乐得见他吃瘪,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欢喜,可把老刘给郁闷坏了……

陛下,您就不能稍微掩饰一下吗?

“咳咳,还有呢?”

“小真人还说,锦衣卫的出现,是因为御史台和中书省的工作,让陛下失望了,尤其是臣所领导的御史台,对监察工作的放任和失职,导致了今日之因果……

海贸造给江南富户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但这些财富产生的利润,却不曾给朝廷贡献一丝半点。

朝廷本是这些人的靠山,大明广阔的土地,丰富的物产为他们提供了贸易的基础。

可是,沿海商人不思反哺华夏,却勾结倭寇残害乡亲,当是罪有应得……”

刘伯温洋洋洒洒,将张异的观点说了大概。

朱元璋听着十分畅快。

张异这小子就跟他肚子里的蛔虫一般,将他想要说的话一口气说出去。

这些话许多老朱自己都未必能说得如此清楚。

税收是朝廷的根本,而清算沿海富户,根源也在税收……

甚至朱元璋对地方的整改,税收依然是主要目的之一。

天下人不可不纳税……

这个理念深得老朱欢心。

华夏自古以来,有许多定制。

有些人天生就理所当然不纳税……

可这些东西一旦落下名分,后来者想去更改非常难。

张异说得没错,如果能将“纳税”当成一种理所应当的名分,会省下许多麻烦。

“所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