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是福是祸?历史的剧变
“是不是觉得朕欺负老实人?”
朱元璋一眼就看出朱标心中的想法,朱标尴尬一笑,虽然没有承认,但也算默认了。
“人皆有立场,朕也想当个老好人!
可朕坐在这个皇位上,有些事朕就必须去做,朕做了,以后你就不用做……”
皇帝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朱标收敛笑容,他郑重其事,对皇帝行了一个大礼。
“别整这些虚的,你既然猜到朕的想法,刘基那家伙回头也会想明白!
他能说出那些话,证明他平时心里也不曾看得上杨宪,在这官场上,哪有什么真正交心的朋友。
大多数,利益交换罢了!
行了,将旨意拟下去吧!”
朱元璋吩咐,朱标赶紧将圣旨拟好,皇帝确定之后,第二日早朝,
皇帝当场宣布,一时间朝野皆惊!
“我……
臣谢主隆恩!
杨宪接到皇帝的圣旨也是傻眼了。
甚至,他比中书省内起的其他人更加震撼。
朱元璋将他提成右相,皇帝甚至没有提前知会过他,就这么突然的提起来了。
他谢过皇帝之后,自然免不了得到一阵勉励。
杨宪接过旨站起来,还有些茫然,举目四顾,其他人脸色各异。
尤其是那些中书省的同僚,更是神色复杂。
他被皇帝安排在中书省当参知政事,大家伙都知道皇帝对他肯定有任用,但杨宪在里边的资历低,为人也低调。
但在别人的眼中,杨宪不应该这么快被皇帝提拔起来。
朱元璋下了命令就退朝,留下一群官员若有所思。
等皇帝离开,百官都围过来。
“恭喜杨大人,不,应该会杨丞相了……”
“杨大人,恭喜恭喜,以后还望多提携提携……”
“杨大人!”
杨宪还没平复心情,马上被人围起来,各种吹捧的声音,让他忘乎所以。
他总算还能维持一份清醒,朝着远处的李善长抱了个拳。
虽然成为中书省右相这件事十分出乎他的预料,可是杨宪却明白自己没有李善长的根基。
朱元璋的老班底,李善长背后站着的是北方正在为大明开疆拓土的所有功臣。
而作为淮西一脉文臣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这位老爷子的根基深厚无比。
杨宪虽然落了个宰相的名头,左相比他的右相排位还要高了一级,更何况,中书省的权力,也牢牢掌握在人家手里。
“恭喜杨大人!”
李善长皮笑肉不笑,走过来为他祝贺,杨宪赶紧放低姿态,讨好道:
“不敢不敢,陛下错爱,以后若是能跟着左相学习,就是我的荣幸!”
他的态度,李善长很满意。
“哪有,都是为陛下做事,杨大人愿意为我分忧,老夫高兴还来不及!
这大明内忧外患,需要解决的事情太多了,中书省内,徐达那家伙不管事,整个中书省都指着老夫,确实不好办呀!
好好做!”
李善长如训斥晚辈一番,将杨宪说了一遍,旋即转身就走。
杨宪再次被浙东派的官员包围,他却发现这其中少了一个人,刘伯温。
“刘基去哪了?”
杨宪心中微微不喜,明明自己功成名就,身为他的密友的刘基为什么不来恭喜自己?
杨宪应付了其他人,好不容易挣脱出来,却见刘基早就独自站在皇宫的某处。
大家下完朝,各自回去工作。
刘伯温也要离开,却被杨宪拦住。
“这李善长欺人太甚,我位阶虽然低于他一些,但好歹跟他平级!
他那番阴阳怪气的话是什么意思?
别以为我不知道,我在检校工作之时就观察过他,老家伙没有什么容人之量&……”
刘伯温淡然地听着杨宪的对话,却没有接话。
他眼神中,带着几分讥讽,却很好掩藏起来。
直到杨宪发现刘伯温的态度依然异常,他才直说:
“刘先生莫不为我感到高兴!”
“你能高升,我自然高兴!”
“可先生的态度,却不像是高兴的模样,难道刘先生见不得我好?”
杨宪和刘伯温的关系确实还不错,所以他直接问出心中的疑惑。
刘伯温呵呵一笑,回道:
“伱我相识一场,老夫送你一句话,莫把当检校时候的毛病带入官场,还有,李善长和老夫斗了许久,他不简单……
你莫轻举妄动!”
刘伯温说完,脚步加速,将杨宪甩开一截。
杨宪目送他离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左右,不过是一个半截入土的蠢货罢了!”
回头,见杨宪还留在原地,脸色青红变幻,刘伯温回头,自顾走远。
“皇帝看中他的身份,却也没有真正了解杨宪!
所谓灯下黑莫过如此,只是老夫就不去当那恶人了,现在左右都是得罪人,还不如躲远点!”
刘伯温一眼就看出杨宪恨上他了,不过他也不在意。
从昨天被皇帝坑开始,刘伯温明白这件事就是注定。
“原来,刘先生的心胸也不过如此!”
等刘伯温走远,杨宪才舒了一口气,愤愤不平:
“本来还想跟你浙东官员多亲近一段时日,你若不给我面子,我也不用给你面子!”
杨宪和刘伯温这段交流,虽然短暂。
但在光天化日之下,却也不免落入有心人眼中。
只是转眼之间,消息如瘟疫一般传开,刘伯温和杨宪有了间隙的消息,已经出现在御书房的讨论中。
“刘伯温真是个聪明人呀!”
朱元璋自己都没想到,这老家伙的反应会这么快,在自己提拔杨宪之后,马上和杨宪做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