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是:她教小孩子认字,教腻歪了。
她是医生,又不是老师。
真不擅长跟小屁孩们打交道。
专业的事情,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当然,祝明月绝不会亲自出面捐钱,这事儿还是得让傀儡在前头顶着。
祝永祥皱着眉头琢磨了许久,才掰着手指算道:“地可以不用花钱,但一所小学至少得有五间教室吧,一间办公室,一间大灶房,还得有足够大的围墙和操场,这么算起来,最低也得三千块。”
他是以祝家小二房的新宅子为基准来计算的。
就那么一座小院儿,六七间房,都得六七百块。
学校至少得有五个祝家小二房那么大,那不得三千块?
周隐听着这预算,觉得倒是不算高,卖两茬干猴头菇,还能有剩的。
于是大手一挥:“修学校的钱,我来出,不过我有个要求。”
祝永祥给惊住了,都没想起来问他,有什么要求。
主要是这个年代,慈善还没成为事业。
不像后世,捐款可以抵税,若是炒作得当,还能刷一波好感,打个广告。出资方与受资方,可谓双赢。
眼下,慈善还处于“鬼子进村”的状态。
“悄悄滴干活,开枪滴不要。”
高调的下场通常不会太好。
因此祝永祥听说有人要捐钱修学校,才会那么惊讶。
周隐才不管他经历了什么头脑风暴,自顾自地道:
“不管学校修在哪个生产队,名字都得叫祝家庄小学,就这个要求,没问题吧?”
祝永祥回过神来,难以置信地问:“真捐?”
周隐笑着点了点头,“嗯,真捐。”
人家一个香港人都能回内地捐学校。
她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给自己的家乡捐一所学校,不是很应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