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夫人这才想起,因为上次之前一直不知道小神医的名字,她们派人来寻过还几次,可都没任何消息。
还是德春堂出了神奇的药丸和药液,传到了荆门县,她们这才想到可能那简单服用的方式和自己婆婆的吃的药很是相同,怕是来自同一家医馆,同一个大夫之手。
果然,邹府的人查到了德春堂,也知晓当初救婆婆的大恩人还真是这药丸药液的主人。
这次要是还不知道人家姓是名谁,说来岂不是尴尬。
“我叫沈榆,老夫人和夫人叫我榆丫头就行,我们村的人都是这样的叫我的!”
“沈榆,这个名字可真好听,那行,以后就叫你榆丫头。”
三人就这样聊了近一个时辰,念着婆婆的身子,邹夫人提出了告辞,临走前还把自己的地址给了沈榆。
看样子,她们说的不是嘴上的客套话,而是真的希望沈榆登门。
沈榆这才来到前堂,这会儿看病的人不是很多,顾大夫将几个病人交给两个徒弟,自己则过来陪沈榆说话。
“顾大夫,你在这镇上多年,应该对学堂的事儿多有了解吧?”
“大大小小的学堂,我还是知道好几个的,小神医问起学堂,莫不是想让家中弟弟上学?”
“正是,我家有三个弟弟,分别八岁,六岁,四岁,如今家里也宽裕些,想把他们送到学校来读书,只是我对这学堂的事,不太了解,今日来特来打听情况。”
沈榆说明来意后,顾老夫捋着胡子一下一下,脑子里将自己所知的学堂都过了一遍。
“咱们长河镇之所以比很多镇子,甚至比一些县城还繁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里有一个蘅南书院,这衡南书院是我们大启国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里面学子众多。
因为每年都会招上一批数量不多,而且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入学。”
说着,顾大夫一拍脑门,“你瞧我这记性,咋把这事儿给忘了?”
“忘啥了?”
沈榆搞不懂顾大夫这反应是啥意思。